<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焉能識正聲”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焉能識正聲”出自唐代貫休的《上俞許二判官》, 詩句共5個字,詩句拼音為:yān néng shí zhèng shēng,詩句平仄:平平平仄平。

    “焉能識正聲”全詩

    《上俞許二判官》
    近拋蓑笠者,急善遇休明。
    未省親宗伯,焉能識正聲
    病容經夏在,岳夢入秋并。
    無限林中意,今逢許郭傾。

    分類: 樂府豪邁

    作者簡介(貫休)

    貫休頭像

    貫休(823~912年),俗姓姜,字德隱,婺州蘭豁(一說為江西進賢縣)人,唐末五代著名畫僧。7歲時投蘭溪和安寺圓貞禪師出家為童侍。貫休記憶力特好,日誦《法華經》1000字,過目不忘。貫休雅好吟詩,常與僧處默隔籬論詩,或吟尋偶對,或彼此唱和,見者無不驚異。貫休受戒以后,詩名日隆,仍至于遠近聞名。乾化二年(915年)終于所居,世壽89。

    《上俞許二判官》貫休 翻譯、賞析和詩意

    《上俞許二判官》是唐代貫休創作的一首詩詞。

    中文譯文:
    近來廢棄了草帽和蓑衣的人,急切地找到了貫休先生。雖然我沒有省親擔任宗伯的資歷,卻身不由己地懂得了正直的聲音。疾病的容顏經歷了夏天的考驗,在岳山的夢境里,它與秋天相融合。林中的意境是無限的,如今遇到了許郭的才情。

    詩意:
    這首詩描述了作者遇到了許郭二位判官,表達了一種相互欣賞和贊美的情感。詩中的“近拋蓑笠者”的人表示自己放棄了平凡的生活,渴望與有才情有見識的貫休先生交流。作者雖然沒有顯赫的家族背景,但他通過聽到貫休先生的聲音,認識到了什么是真正的正義與公正。在病痛的煎熬中,作者通過岳夢與秋天相結合,表達了自己內心的寄托和追求。這首詩以林中的意境和許郭的才情來表達作者對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

    賞析:
    這首詩以簡潔的語言表達了作者內心的情感和思考。通過描寫自己與貫休先生的相遇,表達了一種渴望真正正義和追求美好的心境。作者以自己的身份和病痛的經歷,與山岳和秋天這些象征富有哲理的意象相聯系,營造出一種詩意深長的氛圍。詩中還融入了對自然和生命的思考,使整首詩更具有思想性和藝術性。這首詩可以讓讀者感受到作者對美好事物的渴望和對真理的追尋。同時,也展現了作者對才情和學識的贊美和向往。整體上,這首詩具有樸素、優美和富有哲理的特點,展示了貫休獨特的詩人情懷和藝術才華。

    * 此內容來自古詩詞愛好者,僅供參考

    “焉能識正聲”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hàng yú xǔ èr pàn guān
    上俞許二判官

    jìn pāo suō lì zhě, jí shàn yù xiū míng.
    近拋蓑笠者,急善遇休明。
    wèi xǐng qīn zōng bó, yān néng shí zhèng shēng.
    未省親宗伯,焉能識正聲。
    bìng róng jīng xià zài, yuè mèng rù qiū bìng.
    病容經夏在,岳夢入秋并。
    wú xiàn lín zhòng yì, jīn féng xǔ guō qīng.
    無限林中意,今逢許郭傾。

    “焉能識正聲”平仄韻腳

    拼音:yān néng shí zhèng shēng
    平仄:平平平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八庚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

    “焉能識正聲”的相關詩句

    “焉能識正聲”的關聯詩句

    網友評論

    * “焉能識正聲”的意思和全詩出處介紹,以及全詩翻譯和賞析,“焉能識正聲”出自貫休的 《上俞許二判官》,還提供了該詩句的全詩全文、翻譯、賞析、譯文以及詩意。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