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如暴死人”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口如暴死人”全詩
小人妒一善,處處生嫌猜。
口如暴死人,鐵尺拗不開。
稂莠蝕田髓,積陰成冬雷。
因知咋舌人,千古空悠哉。
分類:
作者簡介(貫休)

貫休(823~912年),俗姓姜,字德隱,婺州蘭豁(一說為江西進賢縣)人,唐末五代著名畫僧。7歲時投蘭溪和安寺圓貞禪師出家為童侍。貫休記憶力特好,日誦《法華經》1000字,過目不忘。貫休雅好吟詩,常與僧處默隔籬論詩,或吟尋偶對,或彼此唱和,見者無不驚異。貫休受戒以后,詩名日隆,仍至于遠近聞名。乾化二年(915年)終于所居,世壽89。
《偶作》貫休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的中文譯文:
偶作
君子稱一善,
馨香遍九垓。
小人妒一善,
處處生嫌猜。
口如暴死人,
鐵尺拗不開。
稂莠蝕田髓,
積陰成冬雷。
因知咋舌人,
千古空悠哉。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是唐代貫休所作,描述了君子稱贊一個善行都能散發馨香遍布九州,而小人卻嫉妒別人的一點好處,處處生起猜疑和嫌隙。詩中描述小人的口舌邪惡,如同死人般無生氣,就算用鐵尺來撬開也是拗不開的。小人的存在就像稂莠蝕咬著田地的根髓,一點點積蓄起惡劣的負能量,最終會演變成冬天的雷霆暴雨。作者最后感慨地說,認識到這種咋舌的人,千古以來空悠遙,無法改變。這首詩詞通過對君子和小人的對比,抒發了作者對人性的痛惜和對社會的憂慮,以及對惡劣行為的警示。
這首詩詞直接明了地將君子和小人進行了對比,揭示了君子稱贊善行,而小人則妒忌和生嫌猜的現象。詩中以夸張和形象的比喻來描繪小人的言行,如“口如暴死人”,形容其言辭惡劣無情;“鐵尺拗不開”,形容其執迷不悟的態度。而作者通過“稂莠蝕田髓”和“積陰成冬雷”來比喻小人惡劣的言行會不斷蔓延并最終帶來嚴重的后果。最后的“千古空悠哉”則表達了作者對于這種惡劣行為的無可奈何和對于人性的憂慮。
整首詩節奏流暢,字句簡潔,直接表達了作者的觀點和思想。通過對君子和小人的對比,揭示了小人的危害和社會腐敗的背景,表達了作者對于社會的關切和對人性的反思。使用了明確而生動的形象來描繪小人的行為,使詩詞更具有力度和沖擊力。整首詩詞既是一種批判和警示,也是對于君子行為的贊美和對善良的呼吁。
“口如暴死人”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ǒu zuò
偶作
jūn zǐ chēng yī shàn, xīn xiāng biàn jiǔ gāi.
君子稱一善,馨香遍九垓。
xiǎo rén dù yī shàn, chǔ chù shēng xián cāi.
小人妒一善,處處生嫌猜。
kǒu rú bào sǐ rén, tiě chǐ ǎo bù kāi.
口如暴死人,鐵尺拗不開。
láng yǒu shí tián suǐ, jī yīn chéng dōng léi.
稂莠蝕田髓,積陰成冬雷。
yīn zhī zé shé rén, qiān gǔ kōng yōu zāi.
因知咋舌人,千古空悠哉。
“口如暴死人”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一真 (平韻) 下平十二侵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