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肯問南冠”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誰肯問南冠”全詩
自應迷北叟,誰肯問南冠。
生死交情異,殷憂歲序闌。
空馀朝夕鳥,相伴夜啼寒。
分類:
作者簡介(駱賓王)

駱賓王(約619—約687年)字觀光,漢族,婺州義烏人(今浙江義烏)。唐初詩人,與王勃、楊炯、盧照鄰合稱“初唐四杰”。又與富嘉謨并稱“富駱”。高宗永徽中為道王李元慶府屬,歷武功、長安主簿,儀鳳三年,入為侍御史,因事下獄,次年遇赦,調露二年除臨海丞,不得志,辭官。有集。駱賓王于武則天光宅元年,為起兵揚州反武則天的徐敬業作《代李敬業傳檄天下文》,敬業敗,亡命不知所之,或云被殺,或云為僧。
《憲臺出縶寒夜有懷》駱賓王 翻譯、賞析和詩意
憲臺出縶寒夜有懷,
我獨自坐在憲臺上,心中滿懷思念,
朝朝暮暮云淚愁,
日復一日,夜復一夜,憂愁之淚如云之下雨一般,
如何辨處凡夫健,
我如何能分辨出凡夫百姓中心靈和健康之人,
閑游悠揚驟卻秋,
悠然自得地行走,如同秋天的風一般忽隱忽現,
柔藏作錦向霜漏,
柔軟的草地像香錦一樣迎接露水,
詩思隱隱散窮愁。
我的詩思在迷茫中帶有深深的憂愁。
云泉未斷暗飛蛺,
天空的云和水流似乎永不停息地像蛺蝶一樣飛舞。
冰澌江天急拍岸,
冰冷的江水急切地拍打著岸邊。
孤瀉鳥飛知上柳,
獨自飛翔的鳥兒知道它要停在那樹柳上。
去留樓船自有春,
離別和相聚的樓船自有它的季節。
一歲歡娛詎極難,
一年的快樂和喜悅豈當言盡,
帷后鐘前勝郢曲。
紙簾后的鐘聲勝過了岳飛戰歌中的豪情壯麗。
鵝邑明朝唯草衰,
鵝邑的明天唯有草衰敗,
鴻雁旗云如解意。
大雁和彩云如同得到了解脫一般自由翱翔。
平山晚色重蕭條,
平山的晚色越發蕭條。
臨遲三十作憲臺。
臨近晚年,回望三十年的歲月。
別后山河四沉侃,
分別以后,山川四面沉默寂靜。
棄身如犬待人閑。
拋棄自己如同待人處之犬馬一般。
蕭瑟殘花寄愁地,
蕭條凋零的花朵灑遍憂愁的大地。
露重紅樓遠思歸。
露水浸潤的紅樓使我更思念我的歸宿。
尊前還下陶家瓦,
我跪在你的面前,不再是一位權勢之人。
雨后山房隱李環。
雨過之后,山房中隱居的是李環。
江湖無定宮殿尖,
江湖中沒有固定的宮殿供我供奉。
河漢空欹山阿甸。
河流和銀河空空如也,沒有人在山阿甸安神。
情懸念索遙煙外,
感情掛念紛紛擾擾,遠遠飄散在煙雨之外。
意彷徨真緒困天臺。
思意在彷徨中迷戀,真緒困在天臺。
獨坐懷明發,長謠苦未安,
我獨自坐在這里,心中的思念一直拉扯著,痛苦不安。
自應迷北叟,誰肯問南冠。
自己不知不覺地迷失了北叟的言行,誰肯關心南冠的偉大。
生死交情異,殷憂歲序闌。
生死之間的交情是如此的離奇,憂愁和歲序的繁忙也接近結束。
空馀朝夕鳥,相伴夜啼寒。
只剩下早晚的鳥兒,夜晚的哭泣和寒冷為伴。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在憲臺上憑吊故人、憂國憂民的情景。詩人獨自坐在憲臺上,思緒萬千,情感激蕩。他感嘆時光流轉,人生百態,自己在繁忙中亦或是孤寂,迷失了北叟的言行,不再有南冠的關心。詩中運用了豐富的意象來描繪憂愁的情緒,如云淚、秋風、冰水、鳥啼等。最后,詩人表達了對生死交情的仰慕與惆悵,對歲序憂念的結束和對寂寞孤獨的感嘆。
總體來說,這首詩表達了詩人憑吊故人和憂國憂民的情感,描繪了他內心的矛盾和困惑,同時也表達了對生死和寂寞孤獨的思索。詩中巧妙地運用了意象和修辭手法,使得詩意更加深遠。
“誰肯問南冠”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xiàn tái chū zhí hán yè yǒu huái
憲臺出縶寒夜有懷
dú zuò huái míng fā, zhǎng yáo kǔ wèi ān.
獨坐懷明發,長謠苦未安。
zì yīng mí běi sǒu, shuí kěn wèn nán guān.
自應迷北叟,誰肯問南冠。
shēng sǐ jiāo qíng yì, yīn yōu suì xù lán.
生死交情異,殷憂歲序闌。
kōng yú zhāo xī niǎo, xiāng bàn yè tí hán.
空馀朝夕鳥,相伴夜啼寒。
“誰肯問南冠”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四寒 (仄韻) 去聲十五翰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