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教嚴譴妾”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卻教嚴譴妾”全詩
羞將門下曲,唱與隴頭兒。
黠虜猶違命,烽煙直北愁。
卻教嚴譴妾,不敢向松州。
分類:
作者簡介(薛濤)

薛濤(約768~832年),唐代女詩人,字洪度。長安(今陜西西安)人。因父親薛鄖做官而來到蜀地,父親死后薛濤居于成都。居成都時,成都的最高地方軍政長官劍南西川節度使前后更換十一屆,大多與薛濤有詩文往來。韋皋任節度使時,擬奏請唐德宗授薛濤以秘書省校書郎官銜,但因格于舊例,未能實現,但人們卻稱之為“女校書”。曾居浣花溪(今有浣花溪公園)上,制作桃紅色小箋寫詩,后人仿制,稱“薛濤箋”。成都望江樓公園有薛濤墓。
《罰赴邊有懷上韋令公二首(一作陳情上韋令公)》薛濤 翻譯、賞析和詩意
《罰赴邊有懷上韋令公二首(一作陳情上韋令公)》中文譯文:
聞說邊城辛苦,今日親臨才知。羞愧地將門下曲子,唱給隴頭的孩子聽。狡猾的敵人仍然違抗命令,邊塞上的烽煙直冒愁緒。然而,卻讓我這妾自責愧疚,不敢回到松州。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表達了作者對邊城辛苦的深切感受和對士兵們的欽佩之情。詩人聽說邊城的艱苦,但始終不太了解實際情況,直到她親自到達邊城才真正領悟到了邊塞上的艱辛生活。她感到羞愧,因為她原本在宮廷中享受著嬌生慣養的待遇,而邊塞的士兵們卻為了國家軍民的安全而辛勤努力。為了表達自己的敬意,詩人唱起曲子給隴頭的孩子們聽,希望通過歌聲傳達給他們士兵們的辛苦和犧牲。然而,邊塞上的敵人卻依然不顧命令的違抗,使邊塞上的視線布滿了愁思和危機。即便如此,詩人也不敢回到松州,而是愿意自責和愧疚,為了表達她對士兵們的敬意和哀思。
這首詩通過真切的描寫和情感表達,展現了詩人對士兵辛勤工作和忠誠職責的欽佩之情,也表達了對邊塞艱苦生活和戰爭所帶來的困境的反思。詩人用自己嬌生慣養的身份和士兵們的艱苦生活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使讀者更能深刻體會到邊塞士兵的辛苦和奉獻。整首詩語言簡練、情感真摯,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卻教嚴譴妾”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fá fù biān yǒu huái shàng wéi lìng gōng èr shǒu yī zuò chén qíng shàng wéi lìng gōng
罰赴邊有懷上韋令公二首(一作陳情上韋令公)
wén dào biān chéng kǔ, jīn lái dào shǐ zhī.
聞道邊城苦,今來到始知。
xiū jiàng mén xià qū, chàng yǔ lǒng tou er.
羞將門下曲,唱與隴頭兒。
xiá lǔ yóu wéi mìng, fēng yān zhí běi chóu.
黠虜猶違命,烽煙直北愁。
què jiào yán qiǎn qiè, bù gǎn xiàng sōng zhōu.
卻教嚴譴妾,不敢向松州。
“卻教嚴譴妾”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仄仄
韻腳:(仄韻) 入聲十六葉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