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力終何有”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帝力終何有”全詩
流聲集孔雀,帶影出羵羊。
桐落秋蛙散,桃舒春錦芳。
帝力終何有,機心庶此忘。
作者簡介(蘇味道)

蘇味道(648—705),唐代政治家、文學家。趙州欒城(今河北石家莊市欒城縣)人,少有才華,20歲舉進士 ,累遷咸陽尉。武則天時居相位數年,茍合取容,處事依違兩可,時稱“蘇模棱”。因阿附張易之,中宗時貶郿州刺史,死于任所。與杜審言、崔融、李嶠并稱為文章四友,與李嶠并稱蘇李。對唐代律詩發展有推動作用,詩多應制之作,浮艷雍容。但《正月十五夜》(一作《上元》)詠長安元宵夜花燈盛況,為傳世之作。原有集,今佚。《全唐詩》錄其詩16首。蘇味道死后葬今欒城蘇邱村,其一子留四川眉山,宋代“三蘇”為其后裔。
《詠井》蘇味道 翻譯、賞析和詩意
中文譯文:
《詠井》
玲瓏的井水映照著玉石欄桿,清澈的泉水像銀色的床一樣流淌。流水的聲音聚集著孔雀的兒歌,映出充滿羊毛的倒影。桐花凋零時伴著秋天的蛙聲散去,桃花吐放時襯托著春天的錦繡花香。皇帝的權勢終究會消亡,機心的私欲如此被遺忘。
詩意:
這首詩歌以描繪井水為主題,通過對水的形態和景象的描寫,表現了時間的推移和人事的變遷。井水清澈明亮,象征著純真和智慧,代表著一個平靜和安寧的世界。與井水相對應的是帝王的權力和機心的欲望,它們都是短暫而虛幻的,并最終會被遺忘。
賞析:
這首詩以簡潔明了的語言,通過對水的描寫,傳達了作者對人生和世事變遷的思考。井水象征純潔和智慧,與之對應的是世俗的權勢和欲望。通過井水與帝王權力的對比,呈現了時光流轉中的平衡和無常。詩中的井水和孔雀、羊等形象的結合,增添了詩意的層次和豐富度。最后一句“帝力終何有,機心庶此忘”,用虛幻而富有哲理的語言,表達了作者對權力的蔑視和對平凡真善美的崇尚。
總體而言,這首詩通過對井水的描繪,展示了作者對權力和欲望的反思,強調了生命和純真的可貴。詩歌表達了對世俗的無奈,同時又啟示人們應當注重內心的安寧和真善美的追求。
“帝力終何有”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yǒng jǐng
詠井
líng lóng yìng yù kǎn, chéng chè xiè yín chuáng.
玲瓏映玉檻,澄澈瀉銀床。
liú shēng jí kǒng què, dài yǐng chū fén yáng.
流聲集孔雀,帶影出羵羊。
tóng luò qiū wā sàn, táo shū chūn jǐn fāng.
桐落秋蛙散,桃舒春錦芳。
dì lì zhōng hé yǒu, jī xīn shù cǐ wàng.
帝力終何有,機心庶此忘。
“帝力終何有”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二十五有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