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愁多病百年中”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多愁多病百年中”全詩
半雨半風三月內,多愁多病百年中。
開當韶景何妨好,落向僧家即是空。
一境別無唯此有,忍教醒坐對支公。
分類:
作者簡介(杜荀鶴)

杜荀鶴(846~904),唐代詩人。字彥之,號九華山人。漢族,池州石埭(今安徽石臺)人。大順進士,以詩名,自成一家,尤長于宮詞。官至翰學士知制造。大順二年,第一人擢第,復還舊山。宣州田頵遣至汴通好,朱全忠厚遇之,表授翰林學士、主客員外郎、知制誥。恃勢侮易縉紳,眾怒,欲殺之而未及。天祐初卒。自序其文為《唐風集》十卷,今編詩三卷。事跡見孫光憲《北夢瑣言》、何光遠《鑒誡錄》、《舊五代史·梁書》本傳、《唐詩紀事》及《唐才子傳》。
《中山臨上人院觀牡丹寄諸從事》杜荀鶴 翻譯、賞析和詩意
《中山臨上人院觀牡丹寄諸從事》是杜荀鶴的一首詩,以觀賞牡丹為題材,表達了生活的艱辛和自然的無常。
詩中以閑暇時光來吟詠牡丹花叢,把花如人生的事物聯系在一起。牡丹花艷麗,象征著人生的美好和繁華,而同時也暗示著人生的短暫。詩人進一步描述了自己身處的環境,這是一個三月間半雨半風的日子。這一景象既體現了自然界的變化,也暗喻了作者內心的多愁和多病。
詩的后半部分,杜荀鶴通過對牡丹花的開放和凋零的描寫,表達了對人生的洞悉。花開如韶景,雖然美好,卻無可避免地會隨時間的流逝而凋謝。而這凋落的片段可能最終會落到僧人的庭院里,變得毫無價值。詩人在這個境界中感嘆道,這是一個獨特的景象,只有這里才有,他不忍心再次清醒地面對支離破碎的現實。
綜上所述,這首詩通過牡丹花的觀察,寄托了詩人對人生的思考和對世間流轉無常的感悟。詩中描繪的場景和情感,飽含著作者深沉而痛苦的心境。
“多愁多病百年中”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zhōng shān lín shàng rén yuàn guān mǔ dān jì zhū cóng shì
中山臨上人院觀牡丹寄諸從事
xián lái yín rào mǔ dān cóng, huā yàn rén shēng shì lüè tóng.
閑來吟繞牡丹叢,花艷人生事略同。
bàn yǔ bàn fēng sān yuè nèi,
半雨半風三月內,
duō chóu duō bìng bǎi nián zhōng.
多愁多病百年中。
kāi dāng sháo jǐng hé fáng hǎo, luò xiàng sēng jiā jí shì kōng.
開當韶景何妨好,落向僧家即是空。
yī jìng bié wú wéi cǐ yǒu, rěn jiào xǐng zuò duì zhī gōng.
一境別無唯此有,忍教醒坐對支公。
“多愁多病百年中”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一東 (仄韻) 去聲一送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