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絲竹醉山魈”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絲竹醉山魈”全詩
世人那肯祭,大圣不興妖。
殿宇秋霖壞,杉松野火燒。
時訛競淫祀,絲竹醉山魈。
分類:
作者簡介(杜荀鶴)

杜荀鶴(846~904),唐代詩人。字彥之,號九華山人。漢族,池州石埭(今安徽石臺)人。大順進士,以詩名,自成一家,尤長于宮詞。官至翰學士知制造。大順二年,第一人擢第,復還舊山。宣州田頵遣至汴通好,朱全忠厚遇之,表授翰林學士、主客員外郎、知制誥。恃勢侮易縉紳,眾怒,欲殺之而未及。天祐初卒。自序其文為《唐風集》十卷,今編詩三卷。事跡見孫光憲《北夢瑣言》、何光遠《鑒誡錄》、《舊五代史·梁書》本傳、《唐詩紀事》及《唐才子傳》。
《題歷山舜詞(山有廟,呼為帝二子,多變妖異為時所敬)》杜荀鶴 翻譯、賞析和詩意
《題歷山舜詞(山有廟,呼為帝二子,多變妖異為時所敬)》是唐代詩人杜荀鶴的作品。這首詩詞描述了歷山廟中舜帝二子作為妖怪的崇拜情景。
杜荀鶴首先提到了舜帝曾經耕種過的土地,但現在已經寂寥無人紀念。他抱怨世人不肯祭祀舜帝,因此舜帝這位偉大的圣人也就不再出現妖異的形象。舜帝廟宇破損不堪,杉樹和松樹也因為野火而被燒毀。然而,他稱贊時代的愚昧和荒謬,因為人們競相崇拜妖怪而忽略了對舜帝的敬仰。
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大致為:
昔日舜帝在這片土地勞作,
他的遺風早已凋敝。
世人不肯來祭拜,
于是大圣也不再展現妖異面容。
廟宇殿堂已破壞,
杉樹和松樹被山火所焚毀。
時代錯誤地貢奉妖怪,競相迷信,
琴瑟和山魈一起醉倒。
這首詩詞的詩意是表達了作者對舜帝的崇拜以及對時代錯亂和盲從迷信的批判。舜帝作為中國古代的圣人,曾為人民做出偉大貢獻,但如今卻被人遺忘。作者通過描繪廟宇破損和山火燒毀的景象,反映出舜帝在當時已經不再受到應有的崇敬。同時,作者也對時代盲從迷信的現象表示不滿,認為人們應該重視對歷史和傳統文化的尊重。
該詩詞的賞析在于其對時間的推移與人們對歷史的遺忘的思考。舜帝作為一個重要的歷史人物,他的功績和崇高的道德標準應該為人們所尊重和學習。通過廟宇破壞的描寫以及時代錯誤崇拜的描繪,作者點出了人們對歷史和傳統的忽視,呼吁人們應該重視并保護歷史文化遺產。這首詩詞通過獨特的描述手法,使讀者產生對舜帝的敬仰之情,同時也讓人們思考歷史的意義和傳承的重要性。
“絲竹醉山魈”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tí lì shān shùn cí shān yǒu miào, hū wèi dì èr zi, duō biàn yāo yì wéi shí suǒ jìng
題歷山舜詞(山有廟,呼為帝二子,多變妖異為時所敬)
xī shùn céng gēng dì, yí fēng rì jì liáo.
昔舜曾耕地,遺風日寂寥。
shì rén nà kěn jì, dà shèng bù xīng yāo.
世人那肯祭,大圣不興妖。
diàn yǔ qiū lín huài, shān sōng yě huǒ shāo.
殿宇秋霖壞,杉松野火燒。
shí é jìng yín sì, sī zhú zuì shān xiāo.
時訛競淫祀,絲竹醉山魈。
“絲竹醉山魈”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二蕭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