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不為塵”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千古不為塵”全詩
豈能詩苦者,便是命羈人。
家事因吟失,時情礙國親。
多應銜恨骨,千古不為塵。
分類:
作者簡介(杜荀鶴)

杜荀鶴(846~904),唐代詩人。字彥之,號九華山人。漢族,池州石埭(今安徽石臺)人。大順進士,以詩名,自成一家,尤長于宮詞。官至翰學士知制造。大順二年,第一人擢第,復還舊山。宣州田頵遣至汴通好,朱全忠厚遇之,表授翰林學士、主客員外郎、知制誥。恃勢侮易縉紳,眾怒,欲殺之而未及。天祐初卒。自序其文為《唐風集》十卷,今編詩三卷。事跡見孫光憲《北夢瑣言》、何光遠《鑒誡錄》、《舊五代史·梁書》本傳、《唐詩紀事》及《唐才子傳》。
《哭劉德仁》杜荀鶴 翻譯、賞析和詩意
《哭劉德仁》是杜荀鶴在唐代劉德仁去世后所寫的一首挽聯文。該詩表達了對劉德仁的深深的思念和對生命短暫的無奈。
詩中的賈島是劉德仁的字,他的詩文在世時就以憂郁苦澀著稱,死后更是成為了命運的羈絆。這四句詩用反問的方式悼念了劉德仁。他生前遭遇不幸,從未享受到春天的美景,這行間透露出對劉德仁的深深的同情。
接下來的兩句詩表達了詩人對于詩人命運的思考。他認為詩歌是出自于苦痛之中的,而劉德仁正是因為命運所限而苦痛。詩人將自己和劉德仁聯系在一起,表示兩人都是在命運的牽制下生活的人。
最后兩句詩揭示了劉德仁的悲劇命運。家事因他長期沉浸于創作詩歌而被擱置,他的心情也無法與國家和家人的關系融洽。詩人認為他將帶著無盡的怨恨而離去,而這種怨恨將會永遠存在于世間,不會被塵埃所掩埋。
總的來說,這首詩描寫了杜荀鶴對劉德仁生前的無奈和死后的懷念,同時也展示了對詩人命運的思考。這首詩通過感嘆和思考,將兩位詩人的命運緊密聯系在一起,表達了對創作和命運的復雜感情。
“千古不為塵”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kū liú dé rén
哭劉德仁
jiǎ dǎo hái rú cǐ, shēng qián bú jiàn chūn.
賈島還如此,生前不見春。
qǐ néng shī kǔ zhě, biàn shì mìng jī rén.
豈能詩苦者,便是命羈人。
jiā shì yīn yín shī, shí qíng ài guó qīn.
家事因吟失,時情礙國親。
duō yīng xián hèn gǔ, qiān gǔ bù wéi chén.
多應銜恨骨,千古不為塵。
“千古不為塵”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一真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