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靜時聞響轆轤”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院靜時聞響轆轤”全詩
平明未卷西樓幕,院靜時聞響轆轤。
分類:
作者簡介(韓偓)

韓偓(公元842年~公元923年)。中國唐代詩人。乳名冬郎,字致光,號致堯,晚年又號玉山樵人。陜西萬年縣(今樊川)人。自幼聰明好學,10歲時,曾即席賦詩送其姨夫李商隱,令滿座皆驚,李商隱稱贊其詩是“雛鳳清于老鳳聲”。龍紀元年(889年),韓偓中進士,初在河中鎮節度使幕府任職,后入朝歷任左拾遺、左諫議大夫、度支副使、翰林學士。
《春恨》韓偓 翻譯、賞析和詩意
《春恨》,是唐代詩人韓偓創作的一首詩。根據詩意和賞析,將其進行中文譯文和分析如下:
春恨
殘夢依依酒力馀,
城頭畫角伴啼烏。
平明未卷西樓幕,
院靜時聞響轆轤。
譯文:
春天的悲傷
殘留的夢境還愁思依舊,
城頭上的畫角與啼鴉相伴。
清晨時分,西樓的簾幕還沒有卷起,
院子安靜時,聞到了車輪的聲音。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一個人在春天的寧靜時刻感受到的淡淡憂愁和遺憾。詩人用幾個瞬間的畫面,包括殘留的夢境、城頭的畫角和啼鴉的叫聲、未卷起的簾幕以及院子里的輪車聲,傳達了一種傷感和離別的情緒。
賞析:
這首詩以簡潔的表達方式,通過描繪春天的靜謐場景來表達內心的憂愁。殘留的夢境和酒后的余韻,象征著詩人的思念和遺憾;城頭的畫角和啼鴉的叫聲,給整個畫面增添了一種凄涼和離別的氣氛;未卷起的簾幕和院子里的輪車聲,則是象征著詩人的孤獨和寂寞。
整首詩用簡單而富有情感的語言,揭示了詩人對逝去的春天、失去的人或事的思念和遺憾之情。讀詩時,既可以感受到詩人內心的淡淡憂愁,又能把自己帶入春天的寧靜和靜謐之中。整首詩創造了一種令人回味和沉思的感覺,使人對于時光的流轉和人生的離別有了更深層次的思考。
“院靜時聞響轆轤”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chūn hèn
春恨
cán mèng yī yī jiǔ lì yú, chéng tóu huà jiǎo bàn tí wū.
殘夢依依酒力馀,城頭畫角伴啼烏。
píng míng wèi juǎn xī lóu mù, yuàn jìng shí wén xiǎng lù lú.
平明未卷西樓幕,院靜時聞響轆轤。
“院靜時聞響轆轤”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七虞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