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朝有酒今朝醉”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今朝有酒今朝醉”全詩
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來明日愁。
作者簡介(羅隱)

羅隱(833-909),字昭諫,新城(今浙江富陽市新登鎮)人,唐代詩人。生于公元833年(太和七年),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底至京師,應進士試,歷七年不第。咸通八年(公元867年)乃自編其文為《讒書》,益為統治階級所憎惡,所以羅袞贈詩說:“讒書雖勝一名休”。后來又斷斷續續考了幾年,總共考了十多次,自稱“十二三年就試期”,最終還是鎩羽而歸,史稱“十上不第”。黃巢起義后,避亂隱居九華山,光啟三年(公元887年),55歲時歸鄉依吳越王錢镠,歷任錢塘令、司勛郎中、給事中等職。公元909年(五代后梁開平三年)去世,享年77歲。
自遣翻譯及注釋
翻譯
一有機會便唱否則即罷休,愁恨全然不理照樣樂悠悠。
今天有酒就喝個酩酊大醉,明日有憂慮就等明天再愁。
注釋
⑴得:指得到高歌機會。失:指失去這個機會。
⑵悠悠:悠閑自在的樣子。
⑶今朝:今日。
自遣創作背景
羅隱由于生活在政治極端腐敗的晚唐社會,又加上他仕途坎坷,十舉進士而不第,便化進取為憤怒,視功名如煙云,常常以激憤的心情、銳利的筆鋒揭露現實的丑惡,批判政治的腐敗,抒發胸中的憤懣。《自遣》就是其中較有名的詩作。自遣賞析
該詩成功地塑造一個活脫脫的呼之欲出的縱酒高歌的曠士形象。這個形象雖有政治上失意后頹唐的一面,而其中憤世嫉俗的品格頗得人們贊嘆。他除了反映舊時代知識分子一種變態的心理外,而通過人物的形象也狀寫出了晚唐社會的黑暗現實。
這首詩先表現在詩歌形象性的追求上。乍看來此詩無一景語而全屬率直的抒情。但詩中所有情語都不是抽象的抒情,而能夠給人一個具體完整的印象。如首句說不必患得患失,倘若直說便抽象化、概念化。而寫成“得即高歌失即休”那種半是自白、半是勸世的口吻,尤其是仰面“高歌”的情態,則給人以一種生動形象的感受。情而有“態”,便形象化。次句不說“多愁多恨”太無聊,而說“亦悠悠”。也就收到具體生動之效,不特是趁韻而已。同樣,不說得過且過而說“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來明日愁”,更將“得即高歌失即休”一語具體化,一個放歌縱酒的曠士形象呼之欲出。
先看第三句,“今朝有酒今朝醉”,此句是膾炙人口的名句,詩人在此告訴世人:失意無法排解時,可以以醉解愁。其實以酒消愁古已有之,曹操便有“何以解憂,唯有杜康”之句。但這樣的話從詩人的口中說出來就別有一番滋味了:如果真的時時刻刻有酒解愁,一輩子沉醉不醒也未嘗不可。可詩人是一位窮愁潦倒的文人,他不能天天有酒,兩個“今朝”的重復,道出了所謂的解憂,也只是暫時的排解而已。看來面對人世間紛至沓來的憂患與失意,詩人也沒有畢其功一役的解決辦法。“明日愁來明日愁”,此句明顯地流露出了窮愁潦倒的詩人的無奈與傷心,正因為“醉”的時間是有限的,酒醒之后又如何,尚未排遣的舊愁加上明日的新愁,那是更愁了。由此可見,正在勸解世人凡事看開些的詩人其實自己也沒有解決“失即休”這個難題,雖然他對明日之愁采取的是一種不屑一顧的態度,但這恰恰體現了他以酒澆愁,得過且過、無可奈何的凄酸、潦倒。古之文人,生活在那爭名奪利的官場社會之中,沒有幾個能達到如此境界。這,也就是此詩造成的總的形象了。僅指出這一點還不夠,還要看到這一形象具有獨特個性。只要將此詩與同含“及時行樂”意蘊的杜秋娘所歌《金縷衣》相比較,便不難看到。那里說的是花兒與少年,所以“莫待無花空折枝”,頗有不負青春、及時努力的意味;而這里取象于放歌縱酒,更帶遲暮的頹喪,“今朝有酒今朝醉”總使人感到一種內在的凄涼、憤嫉之情。二詩彼此并不雷同。此詩的情感既有普遍性,其形象又個性化,所以具有典型意義。
此詩藝術表現上更其成功之處,則在于重疊中求變化,從而形成絕妙的詠嘆調。一是情感上的重疊變化。首句先括盡題意,說得時誠可高興失時亦不必悲傷;次句則是首句的補充,從反面說同一意思:倘不這樣,“多愁多恨”,是有害無益的;三、四句則又回到正面立意上來,分別推進了首句的意思:“今朝有酒今朝醉”就是“得即高歌”的反復與推進,“明日愁來明日愁”則是“失即休”的進一步闡發。總之,從頭至尾,詩情有一個回旋和升騰。二是音響即字詞上的重疊變化。首句前四字與后三字意義相對,而二、六字(“即”)重疊;次句是緊縮式,意思是多愁悠悠,多恨亦悠悠,形成同意反復。三、四句句式相同,但三句中“今朝”兩字重疊,四句中“明日愁”竟然三字重疊,但前“愁”字屬名詞,后“愁”字乃動詞,詞性亦有變化。可以說,每一句都是重疊與變化手牽手走,而每一句具體表現又各各不同。把重疊與變化統一的手法運用得盡情盡致,在小詩中似乎是最突出的。
由于上述兩個方面的獨到,宜乎千年以來一些窮愁潦倒的人沉飲“自遣”,陶冶情操時,于古人偌多解愁詩句中,惟獨最容易記起“今朝有酒今朝醉”來。
詩名《自遣》,是自行排遣寬慰的意思。解讀此詩,關鍵全在于詩人將“愁’和“恨”排遣掉了沒有。而詩人之“愁”和“恨”是社會之愁,家國之愁,這種愁是詩人自己難以解決的。上書,皇帝不聽;勸說,皇帝不理;諷諫,皇帝會惱怒。那詩人怎樣排遣,是采取了不理、不采、不合作、不發言的態度。這種玩世不恭的態度雖帶有一定的消積成分,然而大多的知識分子都不發言,都不合作,那“此時無聲勝有聲”擁有很大的力量。
“今朝有酒今朝醉”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zì qiǎn
自遣
dé jí gāo gē shī jí xiū, duō chóu duō hèn yì yōu yōu.
得即高歌失即休,多愁多恨亦悠悠。
jīn zhāo yǒu jiǔ jīn zhāo zuì, míng rì chóu lái míng rì chóu.
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來明日愁。
“今朝有酒今朝醉”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去聲四寘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
“今朝有酒今朝醉”的相關詩句
“今朝有酒今朝醉”的關聯詩句
網友評論
羅隱由于生活在政治極端腐敗的晚唐社會,又加上他仕途坎坷,十舉進士而不第,便化進取為憤怒,視功名如煙云,常常以激憤的心情、銳利的筆鋒揭露現實的丑惡,批判政治的腐敗,抒發胸中的憤懣。《自遣》就是其中較有名的詩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