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羅引徑斜”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穿羅引徑斜”全詩
十馀莖野竹,一兩樹山花。
繞石開泉細,穿羅引徑斜。
無人會幽意,來往在煙霞。
分類:
作者簡介(方干)

方干(809—888)字雄飛,號玄英,睦州青溪(今淳安)人。擅長律詩,清潤小巧,且多警句。其詩有的反映社會動亂,同情人民疾苦;有的抒發懷才不遇,求名未遂的感懷。文德元年(888年),方干客死會稽,歸葬桐江。門人相與論德,謚曰“玄英先生”,并搜集他的遺詩370余篇,編成《方干詩集》傳世。《全唐詩》編有方干詩6卷348篇。宋景佑年間,范仲淹守睦州,繪方干像于嚴陵祠配享。
《詹碏山居》方干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詹碏山居》
愛此棲心靜,風塵路已賒。
愛上這樣隱居,心境得到平靜,放下了紛擾的生活。
十馀莖野竹,一兩樹山花。
數十根野竹,幾株山花。
繞石開泉細,穿羅引徑斜。
溪水圍繞著石頭緩緩流淌,小路從綠竹旁彎曲而過。
無人會幽意,來往在煙霞。
沒有人能夠理解我的幽默,來往的人們都在煙霞間消逝。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描寫的是詩人方干隱居在詹碏山的情景。詩人熱愛這種隱居的生活,感受到了心境的寧靜和從世俗中解脫的快樂。隨著溪水的流淌和綠竹的拂動,詩人在這個安靜的山居中享受著自然風光的美麗。然而,詩人也提到了自己的幽默無人能夠理解,來往的人們在煙霞之間不斷進出,像是一種無常的幻象。
整首詩以簡潔的語言描繪了清幽的山居生活,展現了詩人對自然環境和內心寧靜的向往。通過對自然景觀的描寫,詩人表達出對世俗的厭倦和追求內在平靜的心態。詩人在山居中尋找到了一種真正屬于自己的寧靜與自由,這種內心的自由與外在的自然景觀相互輝映,使詩人在詩歌中流露出對自由與幸福的向往。
“穿羅引徑斜”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zhān què shān jū
詹碏山居
ài cǐ qī xīn jìng, fēng chén lù yǐ shē.
愛此棲心靜,風塵路已賒。
shí yú jīng yě zhú, yī liǎng shù shān huā.
十馀莖野竹,一兩樹山花。
rào shí kāi quán xì, chuān luó yǐn jìng xié.
繞石開泉細,穿羅引徑斜。
wú rén huì yōu yì, lái wǎng zài yān xiá.
無人會幽意,來往在煙霞。
“穿羅引徑斜”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六麻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