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見洋源牧”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方見洋源牧”全詩
路極陰溪里,寒生暑氣中。
閑云低覆草,片水靜涵空。
方見洋源牧,心侔造化功。
分類:
作者簡介(方干)

方干(809—888)字雄飛,號玄英,睦州青溪(今淳安)人。擅長律詩,清潤小巧,且多警句。其詩有的反映社會動亂,同情人民疾苦;有的抒發懷才不遇,求名未遂的感懷。文德元年(888年),方干客死會稽,歸葬桐江。門人相與論德,謚曰“玄英先生”,并搜集他的遺詩370余篇,編成《方干詩集》傳世。《全唐詩》編有方干詩6卷348篇。宋景佑年間,范仲淹守睦州,繪方干像于嚴陵祠配享。
《涵碧亭(洋州于中丞宰東陽日置)》方干 翻譯、賞析和詩意
涵碧亭(洋州于中丞宰東陽日置)
高低竹雜松,積翠復留風。
路極陰溪里,寒生暑氣中。
閑云低覆草,片水靜涵空。
方見洋源牧,心侔造化功。
中文譯文:
高低參差錯落的竹子和松樹,綠葉積聚又掛留風。
小路一直延伸到陰溪里,寒氣興起在炎熱的空氣中。
輕盈的云朵低垂在青草上,片片的水面靜靜地蓄含著虛無。
只見到洋源的牧人,心靈與自然的造化功力相通。
詩意:
這首詩以形象的描述展示了自然景色的美麗和寧靜。竹子和松樹交錯生長,形成了錯落有致的景觀。小路蜿蜒穿過陰溪,將寒氣與炎熱的氣息連接在一起。在這樣的環境中,輕盈的云朵低懸,草地靜謐,水面平靜。詩人通過描繪自然景色,表述了洋州的美麗景色以及自然與人類之間的和諧關系。
賞析:
該詩采用了簡練而生動的語言,通過一系列具體的描寫,揭示了洋州的清幽和自然景色的美麗。詩人巧妙地運用對比手法,將高低錯落的竹子和松樹與寒暑交替的天氣形成對照,展示了大自然的變化和不斷流轉的美麗。詩人還通過描繪云朵低垂、草地靜謐和水面平靜的情景,表達了自然環境給人帶來的寧靜和和諧感。最后兩句“方見洋源牧,心侔造化功”以牧人為代表,顯示了人與自然的緊密聯系,強調人與自然應該相互融合、相互呼應,共同呈現出美妙的景色。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給人以美好愉悅的感受。
“方見洋源牧”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hán bì tíng yáng zhōu yú zhōng chéng zǎi dōng yáng rì zhì
涵碧亭(洋州于中丞宰東陽日置)
gāo dī zhú zá sōng, jī cuì fù liú fēng.
高低竹雜松,積翠復留風。
lù jí yīn xī lǐ, hán shēng shǔ qì zhōng.
路極陰溪里,寒生暑氣中。
xián yún dī fù cǎo, piàn shuǐ jìng hán kōng.
閑云低覆草,片水靜涵空。
fāng jiàn yáng yuán mù, xīn móu zào huà gōng.
方見洋源牧,心侔造化功。
“方見洋源牧”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入聲一屋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