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逢著村醪亦不憎”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逢著村醪亦不憎”全詩
免教世路人相忌,逢著村醪亦不憎。
分類:
作者簡介(司空圖)

司空圖(837~908)晚唐詩人、詩論家。字表圣,自號知非子,又號耐辱居士。祖籍臨淮(今安徽泗縣東南),自幼隨家遷居河中虞鄉(今山西永濟)。唐懿宗咸通十年(869年)應試,擢進士上第,天復四年(904年),朱全忠召為禮部尚書,司空圖佯裝老朽不任事,被放還。后梁開平二年(908年),唐哀帝被弒,他絕食而死,終年七十二歲。司空圖成就主要在詩論,《二十四詩品》為不朽之作。《全唐詩》收詩三卷。
《柏東》司空圖 翻譯、賞析和詩意
中文譯文:
柏樹東邊
冥得機心豈在僧,
柏樹東邊閑步愛騰騰。
免教世俗之人相忌,
遇見村醪酒也不討厭。
詩意:
這首詩描述了詩人司空圖對于寧靜自在的生活態度。他不受世俗瑣事的困擾,亦不拘泥于僧侶的修行。他喜歡在柏樹東邊漫步,享受寧靜平和的時光,并不愿與世俗之人產生沖突。他甚至不排斥與村莊里的普通村民一起喝酒,沒有對酒表示厭惡。
賞析:
這首詩借用了柏樹和村醪的意象,來對比詩人與世俗之間的關系。柏樹作為一種長壽、堅毅的象征,代表著詩人堅守內心的追求與自在。而村醪則象征著俗世人們喜歡的物質享樂。通過對柏樹和村醪的描繪,作者表達了自己在世俗紛擾中仍保持獨立思考和追求內心自由的態度。詩中所表達的詩人獨立、超脫、堅持自我的精神,體現了唐代時期文人不受世俗束縛的氣質,展示了作者對內在的追求和自由生活的向往。這首詩字數簡練,情感純粹,通過簡潔而清晰的語言,表達了作者獨立自在的生活態度,讓人感受到寧靜與自由的美好。
“逢著村醪亦不憎”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bǎi dōng
柏東
míng dé jī xīn qǐ zài sēng, bǎi dōng xián bù ài téng téng.
冥得機心豈在僧,柏東閑步愛騰騰。
miǎn jiào shì lù rén xiāng jì, féng zhe cūn láo yì bù zēng.
免教世路人相忌,逢著村醪亦不憎。
“逢著村醪亦不憎”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十蒸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