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庾亮三秋月”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曾經庾亮三秋月”全詩
天上玉書傳詔夜,陣前金甲受降時。
曾經庾亮三秋月,下盡羊曇兩路棋。
惆悵舊堂扃綠野,夕陽無限鳥飛遲。
分類:
作者簡介(李郢)
李郢,字楚望,長安人。大中十年,第進士,官終侍御史。詩作多寫景狀物,風格以老練沉郁為主。代表作有《南池》、《陽羨春歌》、《茶山貢焙歌》、《園居》、《中元夜》、《晚泊松江驛》、《七夕》、《江亭晚望》、《孔雀》、《畫鼓》、《曉井》等,其中以《南池》流傳最廣。
《上裴晉公》李郢 翻譯、賞析和詩意
《上裴晉公》中文譯文:
四朝憂國鬢如絲,
龍馬精神海鶴姿。
天上玉書傳詔夜,
陣前金甲受降時。
曾經庾亮三秋月,
下盡羊曇兩路棋。
惆悵舊堂扃綠野,
夕陽無限鳥飛遲。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李郢寫給裴晉公的勸告和致敬之作。裴晉公是唐朝時期的一位高官,文武兼備,忠誠于國家。詩中描繪了裴晉公的悲憤國事,以及他的威嚴形象。
詩的前兩句表達了裴晉公多年憂國憂民的心情,形容他的鬢發已經如絲一樣白了,但他的精神依然煥發如龍馬,容貌高雅如海鶴。
接下來的兩句描寫了裴晉公在一夜之間,受到了皇帝的命令書,宣布讓他在戰場上接受敵方投降的場景。這一形象展示了裴晉公的忠誠和英勇。
詩的下半部分描述了裴晉公曾經與另一個名叫庾亮的對手進行爭斗,他們曾經幾次較量,但最終裴晉公以出色的智慧取得了勝利。這一描寫突出了裴晉公的聰明才智。
最后兩句描述了裴晉公懷舊之情,惋惜當初的建議未能被重視,導致現在的局勢。詩的結尾以夕陽的景象和鳥兒歸巢的場景來烘托出一種凄涼之感。
整首詩以簡練的文字,表達了李郢對裴晉公的崇敬之情和憂國憂民的心情。通過描繪裴晉公的形象和經歷,詩中呈現了一位忠于國家、英勇無畏的高官的風貌。
“曾經庾亮三秋月”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hàng péi jìn gōng
上裴晉公
sì cháo yōu guó bìn rú sī, lóng mǎ jīng shén hǎi hè zī.
四朝憂國鬢如絲,龍馬精神海鶴姿。
tiān shàng yù shū chuán zhào yè,
天上玉書傳詔夜,
zhèn qián jīn jiǎ shòu xiáng shí.
陣前金甲受降時。
céng jīng yǔ liàng sān qiū yuè, xià jǐn yáng tán liǎng lù qí.
曾經庾亮三秋月,下盡羊曇兩路棋。
chóu chàng jiù táng jiōng lǜ yě, xī yáng wú xiàn niǎo fēi chí.
惆悵舊堂扃綠野,夕陽無限鳥飛遲。
“曾經庾亮三秋月”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入聲六月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