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洲松島水悠溶”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菊洲松島水悠溶”全詩
行人自折門前柳,高鳥不離溪畔峰。
曉渭度檐帆的的,晚原含雨樹重重。
軒車過盡無公事,枕上一聲長樂鐘。
分類:
作者簡介(趙嘏)

趙嘏 , 字承佑, 楚州山陽(今江蘇省淮安市楚州區)人, 約生于憲宗元和元年(806). 年輕時四處游歷, 大和七年預省試進士下第, 留寓長安多年, 出入豪門以干功名, 其間似曾遠去嶺表當了幾年幕府。 后回江東, 家于潤州(今鎮江). 會昌四年進士及第, 一年后東歸。 會昌末或大中初復往長安, 入仕為渭南尉。 約宣宗大中六、七年(852、853)卒于任上。 存詩二百多首, 其中七律、七絕最多且較出色。
《題昭應王明府溪亭》趙嘏 翻譯、賞析和詩意
《題昭應王明府溪亭》是唐代趙嘏的一首詩。詩中描繪了一幅山水田園的景象,表達了詩人對自然美的贊美和對寧靜和平的向往之情。
詩中的“彭澤”和“菊洲松島”都是具體的地名,但這個詩的具體環境并不清楚。詩中描述了一位行人來到溪亭的景色。溪亭位于溪畔峰旁邊,高鳥在溪畔峰上飛翔。清晨,人們看到渭水帆影倒映在屋檐上;傍晚,雨后樹林還帶著雨水,在樹叢中看起來重重疊疊。詩的最后一句描述了晚上沒有受到公事的干擾,躺在床上可以聽到遙遠的長樂鐘聲。
這首詩以實景寫景的方式展示了一幅美麗寧靜的自然景象,通過準確的描寫,使讀者感受到了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和平與寧靜之美。詩人通過細致入微的描寫,借景抒情,表達了對自然美和瑣事煩擾之外寧靜和平生活的向往。
詩詞中文譯文:
靖節何須彭澤逢,
菊洲松島水悠溶。
行人自折門前柳,
高鳥不離溪畔峰。
曉渭度檐帆的的,
晚原含雨樹重重。
軒車過盡無公事,
枕上一聲長樂鐘。
賞析:
這首詩運用了準確而細致的描寫方式,形象地描繪了溪亭的美景。同時,通過以景入情的手法,使讀者感受到了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和平與寧靜之美。詩人在描述自然景色的同時,也借此抒發了自己對瑣事煩擾之外寧靜和平生活的向往之情。整首詩意境高遠,簡潔而清新,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
“菊洲松島水悠溶”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tí zhāo yīng wáng míng fǔ xī tíng
題昭應王明府溪亭
jìng jié hé xū péng zé féng, jú zhōu sōng dǎo shuǐ yōu róng.
靖節何須彭澤逢,菊洲松島水悠溶。
xíng rén zì zhé mén qián liǔ,
行人自折門前柳,
gāo niǎo bù lí xī pàn fēng.
高鳥不離溪畔峰。
xiǎo wèi dù yán fān de de, wǎn yuán hán yǔ shù chóng chóng.
曉渭度檐帆的的,晚原含雨樹重重。
xuān chē guò jǐn wú gōng shì, zhěn shàng yī shēng cháng lè zhōng.
軒車過盡無公事,枕上一聲長樂鐘。
“菊洲松島水悠溶”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二冬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