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莖霜鬢已驚秋”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數莖霜鬢已驚秋”全詩
夜雨暗江漁火出,夕陽沈浦雁花收。
閑聽別鳥啼紅樹,醉看歸僧棹碧流。
若見儒公憑寄語,數莖霜鬢已驚秋。
分類:
作者簡介(薛逢)

薛逢,字陶臣,蒲洲河東(今山西永濟縣)人,會昌元年(公元八四一)進士。歷侍御史、尚書郎。因恃才傲物,議論激切,屢忤權貴,故仕途頗不得意。《全唐詩》收錄其詩一卷。《舊唐書》卷一九零,《新唐書》卷二零三皆有傳。
《送慶上人歸湖州因寄道儒座主》薛逢 翻譯、賞析和詩意
送慶上人歸湖州,寫了慶上人離開白蘋洲,歸湖州的情景。詩中描述了夜雨中江面上閃爍的漁火,夕陽下沉浸的江浦,雁花飄落的景象,閑聽鳥鳴和紅樹,醉看僧人劃船和碧色的江水。最后,詩人若有機會再見到儒座主,他已經留下了幾絲霜鬢,感慨光陰的逝去。
詩詞的中文譯文:
慶上人今天離開白蘋洲,
我曾在霅水和苕溪游玩。
夜雨中,江面閃爍著漁火出現,
夕陽下,江浦處秋雁花飄落。
我閑聽別的鳥兒在紅樹上啼鳴,
陶醉在僧人劃船和碧色的江水中。
如果再見到儒座主,
他留下的幾絲霜鬢已經讓我驚覺秋天的到來。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作者送別慶上人歸湖州的情景,更多地表達了作者對時光流轉和人事變遷的感慨。一方面,詩中通過描繪夜雨中江面上閃爍的漁火和夕陽下沉浸的江浦,展現了大自然的美麗景色,表達了作者對自然的熱愛和對生活的向往;另一方面,詩中提及閑聽別鳥啼紅樹和醉看歸僧棹碧流,展示了作者對安靜、寧靜環境的向往和享受;最后,作者見到儒座主,對他留下的幾絲霜鬢的描述,表達了作者對時光流逝和人事變遷的感慨。整首詩以描繪自然景色為基調,帶有濃郁的禪意和感慨,給人以靜謐和深沉的感覺。
“數莖霜鬢已驚秋”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òng qìng shàng rén guī hú zhōu yīn jì dào rú zuò zhǔ
送慶上人歸湖州因寄道儒座主
shàng rén jīn qù bái píng zhōu, zhà shuǐ tiáo xī wǒ jiù yóu.
上人今去白蘋洲,霅水苕溪我舊游。
yè yǔ àn jiāng yú huǒ chū,
夜雨暗江漁火出,
xī yáng shěn pǔ yàn huā shōu.
夕陽沈浦雁花收。
xián tīng bié niǎo tí hóng shù, zuì kàn guī sēng zhào bì liú.
閑聽別鳥啼紅樹,醉看歸僧棹碧流。
ruò jiàn rú gōng píng jì yǔ, shù jīng shuāng bìn yǐ jīng qiū.
若見儒公憑寄語,數莖霜鬢已驚秋。
“數莖霜鬢已驚秋”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十一尤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