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想過苔遲”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滑想過苔遲”全詩
靜憐穿樹遠,滑想過苔遲。
鶴怨朝還望,僧閑暮有期。
風流真底事,常欲傍清羸。
分類:
作者簡介(李商隱)

李商隱,字義山,號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詩人,祖籍河內(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陽,出生于鄭州滎陽。他擅長詩歌寫作,駢文文學價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詩人之一,和杜牧合稱“小李杜”,與溫庭筠合稱為“溫李”,因詩文與同時期的段成式、溫庭筠風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稱為“三十六體”。其詩構思新奇,風格秾麗,尤其是一些愛情詩和無題詩寫得纏綿悱惻,優美動人,廣為傳誦。但部分詩歌過于隱晦迷離,難于索解,至有“詩家總愛西昆好,獨恨無人作鄭箋”之說。因處于牛李黨爭的夾縫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鄉沁陽(今河南焦作市沁陽與博愛縣交界之處)。作品收錄為《李義山詩集》。
《贈宗魯筇竹杖》李商隱 翻譯、賞析和詩意
贈宗魯筇竹杖
大夏資輕策,全溪贈所思。
靜憐穿樹遠,滑想過苔遲。
鶴怨朝還望,僧閑暮有期。
風流真底事,常欲傍清羸。
譯文:
夏天陽光燦爛,我送給你一根竹杖。
在寧靜的環境中,我深深思念著你。
杖尖穿過遠處的樹林,慢慢地經過厚厚的苔蘚。
白鶴在早晨歸來時略帶怨恨,僧人在傍晚時有空閑的約定。
風雅的事情真的很少,我經常希望能夠陪伴在你身旁。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唐代文學家李商隱創作的一首送別詩。詩人在文中表達了對某個朋友的思念之情。詩人用竹杖作為送禮的物品,寓意著穩定和堅強。詩人描述竹杖穿過遙遠的樹林和厚厚的苔蘚,形容時間的流逝和默默思念的深遠。最后兩句表達了詩人希望能夠與朋友共同享受高雅的事物,和身邊清瘦的人一起度過時光。
整首詩寫景精致,運用了季節、自然和人物來裝點場景和表達情感;同時也表現了詩人對朋友的思念和對共同追求高雅事物的向往。整首詩意境清新,并且流露出幾分淡淡的憂傷和離愁。
“滑想過苔遲”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zèng zōng lǔ qióng zhú zhàng
贈宗魯筇竹杖
dà xià zī qīng cè, quán xī zèng suǒ sī.
大夏資輕策,全溪贈所思。
jìng lián chuān shù yuǎn, huá xiǎng guò tái chí.
靜憐穿樹遠,滑想過苔遲。
hè yuàn cháo hái wàng, sēng xián mù yǒu qī.
鶴怨朝還望,僧閑暮有期。
fēng liú zhēn dǐ shì, cháng yù bàng qīng léi.
風流真底事,常欲傍清羸。
“滑想過苔遲”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四支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