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水磬聲通”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隔水磬聲通”全詩
盥漱新齋后,修行未老中。
映松山色遠,隔水磬聲通。
此處宜清夜,高吟永與同。
作者簡介(朱慶馀)

朱慶馀,生卒年不詳,名可久,以字行。越州(今浙江紹興)人,寶歷二年(826)進士,官至秘書省校書郎,見《唐詩紀事》卷四六、《唐才子傳》卷六,《全唐詩》存其詩兩卷。曾作《閨意獻張水部》作為參加進士考試的“通榜”,增加中進士的機會。據說張籍讀后大為贊賞,寫詩回答他說:“越女新裝出鏡心,自知明艷更沉吟。 齊紈未足時人貴,一曲菱歌值萬金。”于是朱慶馀聲名大震。
《題毗陵上人院》朱慶馀 翻譯、賞析和詩意
《題毗陵上人院》是唐代朱慶馀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院子深處整日寧靜,
秋天的蟲鳴被落葉掩埋。
洗漱完新齋房后,
修行未到老年之際。
遠處山上的松樹映照,
隔著水傳來磬聲。
這地方適合清靜的夜晚,
高吟詩歌與同道共享。
詩意:
這首詩以描繪一位修行者的院子為背景,通過對院子的靜謐和修行者的心境的描繪,表達了詩人對寧靜、修行和詩歌創作的思考和追求。詩中呈現了自然景色與心靈境界的交融,以及詩人對清夜高吟的向往。
賞析:
這首詩以簡潔的語言描繪了一處寧靜的修行之地,展示了唐代文人崇尚清凈、追求內心寧靜的心境。詩中的景物描寫簡練而生動,通過描繪落葉覆蓋蟲聲和隔水傳來的磬聲,展示了詩人對自然環境的敏感和細膩的觀察力。詩中的"修行未老中"表達了詩人對修行的堅持和對修行者精神狀態的追求。
詩人通過"映松山色遠"的描繪,將自然景觀與修行者的內心境界相聯系,顯示了作者內心深處對于修行的向往和對清靜的追求。詩人希望在這樣的環境中,能夠與同道共同高吟詩歌,表達內心的情感和對修行道路的領悟。
整首詩以簡潔明了的語言,通過對自然景物和修行者心境的描寫,傳達了詩人對寧靜、修行和詩歌創作的向往和追求,展示了唐代文人對修行境界和內心世界的追尋。
“隔水磬聲通”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tí pí líng shàng rén yuàn
題毗陵上人院
yuàn shēn zhōng rì jìng, luò yè fù qiū chóng.
院深終日靜,落葉覆秋蟲。
guàn shù xīn zhāi hòu, xiū xíng wèi lǎo zhōng.
盥漱新齋后,修行未老中。
yìng sōng shān sè yuǎn, gé shuǐ qìng shēng tōng.
映松山色遠,隔水磬聲通。
cǐ chù yí qīng yè, gāo yín yǒng yǔ tóng.
此處宜清夜,高吟永與同。
“隔水磬聲通”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一東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