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凄涼詎可論”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凄涼詎可論”全詩
人事空懷古,煙霞此獨存。
管弦非上客,歌舞少王孫。
繁蕊風驚散,輕紅鳥乍翻。
山川終不改,桃李自無言。
今日經塵路,凄涼詎可論。
分類:
作者簡介(王質)
王質,字華卿,太原祁人。五代祖通,字仲淹,隋末大儒,號文中子。通生福祚,終上蔡主簿。福祚生勉,登進士第,制策登科,位終寶鼎令。勉生怡,終渝州司戶。怡生潛,揚州天長丞。質則潛之第五子。少負志操,以家世官卑,思立名于世,以大其門。寓居壽春,躬耕以養母,專以講學為事,門人受業者大集其門。年甫強仕,不求聞達,親友規之曰:“以華卿之才,取名位如俯拾地芥耳,安自苦于亹茸者乎?揚名顯親,非耕稼可致也。”質乃白于母,請赴鄉舉。
《金谷園花發懷古》王質 翻譯、賞析和詩意
《金谷園花發懷古》是王質寫于唐代的一首詩詞,描繪了金谷園的寂靜與榮華的消逝。
詩詞的中文譯文:
金谷谷澗寂寥,花兒在昔日的園子中開放。
人事已成過去,只有煙霞依然存在。
那些吹奏的樂器并不屬于貴族,舞蹈中也少了王孫的身影。
繁盛的花朵被風吹散,輕紅的枝葉突然翻轉。
山川永遠不會改變,桃李樹下卻自無聲言。
今天經歷塵埃的道路,凄涼之景難以言論。
詩意和賞析:
《金谷園花發懷古》以金谷園為背景,借由描寫園中花開的情景,抒發對昔日榮光的懷念和對現實的凄涼之感。詩中通過人事已變,樂舞衰落,花朵飄散等景象,表達了時光流轉,人事易逝的主題。
詩中的金谷園被描繪為一個靜謐而荒蕪的地方,曾經盛開的花朵如今早已凋零。詩人通過對過去繁華景象的回憶,對現實的反思,表達了無可奈何的情緒。他覺得自己已經孤獨地成為了過去時光的最后見證者,人事已非,只有煙霞還依然存在。
詩中也暗含著社會變遷和人生無常的哲理。管弦和舞蹈只屬于過去的時光,如今已逝的貴族和王孫們,無論是音樂還是舞蹈,都無法再回到金谷園中。繁盛的花朵被風吹散,輕紅的枝葉突然翻轉,表達了興衰的無常和人生的易逝。唯有山川不變,桃李樹下自己卻無言,暗示人世間的變幻無常和無可避免的離別。
整首詩由靜到動,由敘述到抒發情感,營造了一種悲壯的氛圍。王質通過描寫金谷園的荒蕪和凄涼之景,表達了他對曾經的榮華的回憶,同時也傳達了人生無常和寂寥的感慨。這首詩詞以其深沉的思想和獨特的表達方式,成為了中國古代文學中值得品味和思考的經典之作。
“凄涼詎可論”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jīn gǔ yuán huā fā huái gǔ
金谷園花發懷古
jì liáo jīn gǔ jiàn, huā fā jiù shí yuán.
寂寥金谷澗,花發舊時園。
rén shì kōng huái gǔ, yān xiá cǐ dú cún.
人事空懷古,煙霞此獨存。
guǎn xián fēi shàng kè, gē wǔ shǎo wáng sūn.
管弦非上客,歌舞少王孫。
fán ruǐ fēng jīng sàn, qīng hóng niǎo zhà fān.
繁蕊風驚散,輕紅鳥乍翻。
shān chuān zhōng bù gǎi, táo lǐ zì wú yán.
山川終不改,桃李自無言。
jīn rì jīng chén lù, qī liáng jù kě lùn.
今日經塵路,凄涼詎可論。
“凄涼詎可論”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仄
韻腳:(平韻) 上平十三元 (仄韻) 去聲十四愿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