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曲何人吹”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此曲何人吹”全詩
長河落雁苑,明月下鯨池。
鳳臺有清曲,此曲何人吹。
丹唇間玉齒,妙響入云涯。
窮巷秋風葉,空庭寒露枝。
勞歌欲有和,星鬢已將垂。
作者簡介(盧照鄰)

盧照鄰,初唐詩人。字升之,自號幽憂子,漢族,幽州范陽(治今河北省涿州市)人,其生卒年史無明載,盧照鄰望族出身,曾為王府典簽,又出任益州新都(今四川成都附近)尉,在文學上,他與王勃、楊炯、駱賓王以文詞齊名,世稱“王楊盧駱”,號為“初唐四杰”。有7卷本的《盧升之集》、明張燮輯注的《幽憂子集》存世。盧照鄰尤工詩歌駢文,以歌行體為佳,不少佳句傳頌不絕,如“得成比目何辭死,愿作鴛鴦不羨仙”等,更被后人譽為經典。
《和王奭秋夜有所思》盧照鄰 翻譯、賞析和詩意
中文譯文:和王奭秋夜有所思
南軒寂寂夜,懷念深所知。
長河時有雁,明月照鯨池。
鳳臺上有曲,何人吹奏起。
丹唇上玉齒,聲音妙入云霓。
秋風吹窮巷,寒露滴空庭。
勞歌愿相和,日月已將垂。
詩意:這首詩想起了作者與王奭度過秋夜時的所思所想。詩中描繪了秋夜的寧靜以及心中的思念之情,同時也通過雁和明月等意象來襯托出詩人的感受與情緒。最后表達了作者愿與王奭共同勞動歌唱,卻又意識到時光如水,日月匆匆而過。
賞析:這首詩以簡潔的文字描繪出了一個寧靜的秋夜,通過南軒、長河、明月等景物,表達了作者內心深處的思念。詩中鳳臺上的曲調和丹唇間的玉齒產生了一種妙音,將美好的聲音傳遍云霄,給人一種神秘的感受。詩人通過秋風吹過的窮巷和空庭上的寒露滴落,描繪了一幅寂寥的景象,與前面的深夜寧靜形成了鮮明對比。最后,作者表達了他愿與王奭一同勞動歌唱的愿望,同時也意識到時光的流轉,暗示著一種別離的情感。整首詩以簡約的語言構建了一幅寧靜而又深思的意境,既表達了作者對故人的思念之情,也抒發了對時光流轉和人事變遷的感慨。
“此曲何人吹”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hé wáng shì qiū yè yǒu suǒ sī
和王奭秋夜有所思
jì jì nán xuān yè, yōu rán huái suǒ zhī.
寂寂南軒夜,悠然懷所知。
cháng hé luò yàn yuàn, míng yuè xià jīng chí.
長河落雁苑,明月下鯨池。
fèng tái yǒu qīng qū, cǐ qū hé rén chuī.
鳳臺有清曲,此曲何人吹。
dān chún jiān yù chǐ, miào xiǎng rù yún yá.
丹唇間玉齒,妙響入云涯。
qióng xiàng qiū fēng yè, kōng tíng hán lù zhī.
窮巷秋風葉,空庭寒露枝。
láo gē yù yǒu hé, xīng bìn yǐ jiāng chuí.
勞歌欲有和,星鬢已將垂。
“此曲何人吹”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四支 (仄韻) 去聲四寘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