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繁脆庭柳”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霜繁脆庭柳”全詩
月色曉彌苦,鳥聲寒更多。
秋懷久寥落,冬計又如何。
一甕新醅酒,萍浮春水波。
酒熟無來客,因成獨酌謠。
人間老黃綺,地上散松喬。
忽忽醒還醉,悠悠暮復朝。
殘年多少在,盡付此中銷。
作者簡介(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并稱“劉白”。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陽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冬初酒熟二首》白居易 翻譯、賞析和詩意
冬初酒熟二首
霜繁脆庭柳,風利剪池荷。
月色曉彌苦,鳥聲寒更多。
秋懷久寥落,冬計又如何。
一甕新醅酒,萍浮春水波。
酒熟無來客,因成獨酌謠。
人間老黃綺,地上散松喬。
忽忽醒還醉,悠悠暮復朝。
殘年多少在,盡付此中銷。
【中文譯文】
霜葉多覆蓋著脆弱的庭院柳樹,風迅速吹剪著池塘的荷葉。
月亮的光輝在黎明時分似乎沒有結束,寒冷的鳥鳴聲更加頻繁。
秋天的思念已經久久凄涼,冬天的來臨又能如何改變。
一壺新酒已經成熟,浮萍漂浮在春水的波中。
酒已經成熟卻沒有人來品嘗,于是自己成為獨酌的謠音。
人間的世俗事物如同老去的黃綺和散落的松樹。
忽然醒來又陷入醉意,悠然地度過黃昏與朝霞。
殘暮多少歲月已經消失,全部都融入了這其中。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描述了冬初的景象,以及作者對時間的思考和對飲酒的愉悅。詩中使用了大量的自然景物描繪,如霜覆蓋的柳樹、風吹剪的荷葉、明亮的月光和寒冷的鳥鳴聲。這些景物形象地展現了冬初的寂靜和寒冷,增強了詩詞的冷峻感。
詩中還表達了作者對時間的思考和對生活的感慨。他感嘆秋天的離去和冬天的到來,并提出了一個問題:“冬季又能怎樣改變寂寥的情感?”這道出了人們在寒冷季節中的孤寂和思緒。
然而,詩的最后兩句描繪了作者暢飲酒樂的場景,酒表達了他對憂郁人生的排解和享受。他自言自語地形容自己獨飲著酒,伴隨著黃昏和朝霞的交替,仿佛快速度過了時光。最后兩句表達了作者對時間的漸漸消磨的感慨,那些寶貴的歲月已經消失。
整首詩抒發了作者對冷冬的感慨以及對飲酒的愉悅,展現了他獨立思考、憂愁寡歡的性格特點。通過自然景物的描寫和對時間流逝的思考,詩詞給人以沉思和感慨,也反映了唐代人們凄涼蒼涼的心境。
“霜繁脆庭柳”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dōng chū jiǔ shú èr shǒu
冬初酒熟二首
shuāng fán cuì tíng liǔ, fēng lì jiǎn chí hé.
霜繁脆庭柳,風利剪池荷。
yuè sè xiǎo mí kǔ, niǎo shēng hán gèng duō.
月色曉彌苦,鳥聲寒更多。
qiū huái jiǔ liáo luò, dōng jì yòu rú hé.
秋懷久寥落,冬計又如何。
yī wèng xīn pēi jiǔ, píng fú chūn shuǐ bō.
一甕新醅酒,萍浮春水波。
jiǔ shú wú lái kè, yīn chéng dú zhuó yáo.
酒熟無來客,因成獨酌謠。
rén jiān lǎo huáng qǐ, dì shàng sàn sōng qiáo.
人間老黃綺,地上散松喬。
hū hū xǐng hái zuì, yōu yōu mù fù cháo.
忽忽醒還醉,悠悠暮復朝。
cán nián duō shǎo zài, jǐn fù cǐ zhōng xiāo.
殘年多少在,盡付此中銷。
“霜繁脆庭柳”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二十五有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