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生分義向人盡”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平生分義向人盡”全詩
北邙原邊尹村畔,月苦煙愁夜過半。
妻孥兄弟號一聲,十二人腸一時斷。
往者何人送者誰,樂天哭別師皋時。
平生分義向人盡,今日哀冤唯我知。
我知何益徒垂淚,籃輿回竿馬回轡。
何日重聞掃市歌,誰家收得琵琶伎。
蕭蕭風樹白楊影,蒼蒼露草青蒿氣。
更就墳前哭一聲,與君此別終天地。
分類:
作者簡介(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并稱“劉白”。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陽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哭師皋》白居易 翻譯、賞析和詩意
《哭師皋》是唐代白居易的一首詩詞,描寫了作者追憶故人、悼念離世的情景。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南康紅旗引魂回,
洛陽籃輿送葬來。
北邙原邊尹村畔,
月闌煙愁夜過半。
妻孥兄弟號一聲,
十二人腸一時斷。
往者何人送者誰,
樂天哭別師皋時。
平生分義向人盡,
今日哀冤唯我知。
我知何益徒垂淚,
籃輿回竿馬回轡。
何日重聞掃市歌,
誰家收得琵琶伎。
蕭蕭風樹白楊影,
蒼蒼露草青蒿氣。
更就墳前哭一聲,
與君此別終天地。
詩意與賞析:
《哭師皋》表達了作者對故人離世的悲痛之情。詩中南康的紅旗引領著故人的魂魄回歸,洛陽的籃輿護送著喪葬儀式。北邙的原野邊,月亮苦澀地透過半夜的煙霧和憂愁。妻子、孩子和兄弟們發出一聲聲哀號,十二個親人的情感在瞬間斷裂。回首往事,不知是誰送別了師皋,而樂天(指作者自己)在他離世時悲傷地哭泣。
詩人表達了自己平生與故人共同追求正義道義的堅持,而今天,只有他自己明白并感受到了這份悲痛。他認識到自己的哭泣無濟于事,籃輿會回到竿上,馬也會回到轡頭上,一切都將恢復平靜。然而,他卻期待著何時能再次聽到故人掃市的歌聲,誰家會收到他曾經演奏的琵琶技藝。
最后兩句表達了詩人在故人墳前再次哭泣,與故人的離別是永遠的,無論天地如何變化。整首詩通過描繪死者的喪葬儀式和表達作者對故人的思念之情,展現了人生無常、生離死別的悲涼感,以及對親情、友情和義理的追憶和珍視。
這首詩以簡潔的語言和質樸的意象,通過細膩的描寫表達了作者內心深處的悲痛和哀思。將故人的喪葬場景與自己的情感交融,使詩歌充滿了強烈的情感張力和對生死的思考。同時,通過詩人個人的感受和表達,抒發了對親情和友情的珍視,以及對正義和義理的忠誠追求,給人以深思和共鳴。
“平生分義向人盡”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kū shī gāo
哭師皋
nán kāng dān zhào yǐn hún huí, luò yáng lán yú sòng zàng lái.
南康丹旐引魂回,洛陽籃舁送葬來。
běi máng yuán biān yǐn cūn pàn,
北邙原邊尹村畔,
yuè kǔ yān chóu yè guò bàn.
月苦煙愁夜過半。
qī nú xiōng dì hào yī shēng, shí èr rén cháng yī shí duàn.
妻孥兄弟號一聲,十二人腸一時斷。
wǎng zhě hé rén sòng zhě shuí, lè tiān kū bié shī gāo shí.
往者何人送者誰,樂天哭別師皋時。
píng shēng fēn yì xiàng rén jǐn,
平生分義向人盡,
jīn rì āi yuān wéi wǒ zhī.
今日哀冤唯我知。
wǒ zhī hé yì tú chuí lèi, lán yú huí gān mǎ huí pèi.
我知何益徒垂淚,籃輿回竿馬回轡。
hé rì zhòng wén sǎo shì gē, shuí jiā shōu de pí pá jì.
何日重聞掃市歌,誰家收得琵琶伎。
xiāo xiāo fēng shù bái yáng yǐng,
蕭蕭風樹白楊影,
cāng cāng lù cǎo qīng hāo qì.
蒼蒼露草青蒿氣。
gèng jiù fén qián kū yī shēng, yǔ jūn cǐ bié zhōng tiān dì.
更就墳前哭一聲,與君此別終天地。
“平生分義向人盡”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仄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十一軫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