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來私自問”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年來私自問”全詩
佩玉腰無力,看花眼不明。
老慵難發遣,春病易滋生。
賴有彈琴女,時時聽一聲。
主
分類:
作者簡介(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并稱“劉白”。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陽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自問》白居易 翻譯、賞析和詩意
《自問》是唐代白居易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年來私自問,何故不歸京。
佩玉腰無力,看花眼不明。
老慵難發遣,春病易滋生。
賴有彈琴女,時時聽一聲。
詩意:
這些年來,我私自問自己,為什么不回到京城。我戴著玉佩的腰腿無力,看花兒的眼睛也不明亮。年老懶散難以解脫,春天的病容易滋生。幸好有一位彈琴的女子,時常為我彈奏一曲。
賞析:
《自問》是一首表達白居易自我反問的詩詞。詩人通過自問的方式表達了他對自己生活狀態的思考和疑惑。他不明白為什么自己這些年來一直沒有回到京城,可能是因為他的身體狀況不佳,佩戴的玉佩使他腰腿無力,眼睛也不明亮,這些年的懶散和病痛使得他難以發揮自己的才華和精力。然而,他慶幸自己有一位彈琴的女子陪伴在身邊,即使是聽一聲琴音,也能給他帶來片刻的寧靜和安慰。
這首詩詞在表達個人情感的同時,也反映了白居易對歲月流轉和身體衰老的思考。他意識到時光不可逆轉,年老和疾病是無法避免的,但他仍然能夠從琴音中找到一絲慰藉。這種對生活的感悟和對美的追求,體現了白居易作為文人的獨特情懷和藝術追求。
整首詩詞以簡潔明了的語言表達了復雜的情感和思考,揭示了作者內心的疑慮和對琴音的依賴。同時,通過對個人經歷的抒發,展示了作者對人生和自我境遇的深入思考。
“年來私自問”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zì wèn
自問
nián lái sī zì wèn, hé gù bù guī jīng.
年來私自問,何故不歸京。
pèi yù yāo wú lì, kān huā yǎn bù míng.
佩玉腰無力,看花眼不明。
lǎo yōng nán fā qiǎn, chūn bìng yì zī shēng.
老慵難發遣,春病易滋生。
lài yǒu tán qín nǚ, shí shí tīng yī shēng.
賴有彈琴女,時時聽一聲。
zhǔ
主
“年來私自問”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去聲十三問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