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豈合姑蘇守”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豈合姑蘇守”全詩
雪銷行徑里,水上臥房前。
厭綠栽黃竹,嫌紅種白蓮。
醉教鶯送酒,閑遣鶴看船。
幸是林園主,慚為食祿牽。
宦情薄似紙,鄉思爭于弦。
豈合姑蘇守,歸休更待年。
分類: 生活
作者簡介(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并稱“劉白”。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陽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憶洛中所居》白居易 翻譯、賞析和詩意
《憶洛中所居》是唐代白居易創作的一首詩,描繪了詩人懷念舊居的情感。
憶洛中所居,意為懷念在洛陽居住的舊日時光。詩人忽然想起了自己在東都洛陽的宅邸,春天來臨時的一些瑣事,讓他仿佛回到了那時的生活。
雪銷行徑里,水上臥房前。詩人回憶起春天雪融化后,小徑上的積雪沒有了,水面上的房舍可以躺在床上看著。
厭綠栽黃竹,嫌紅種白蓮。詩人對庭院中綠色的竹子感到厭倦,喜歡黃色的竹子;對紅色花卉感到厭倦,更喜歡種植白色的蓮花。
醉教鶯送酒,閑遣鶴看船。詩人喜歡喝酒,常常喝醉了,讓鶯鳥給自己送酒;詩人在閑暇時會看著鶴自由自在地在船上游蕩,發呆。
幸是林園主,慚為食祿牽。詩人覺得自己幸運,作為一個莊園的主人,沒有被功名利祿牽扯;但同時,他也感到慚愧,因為他不能像莊園中的人一樣安心耕種,只能被世俗之事所困擾。
宦情薄似紙,鄉思爭于弦。詩人認為在宦途中的情感是薄弱的,不值得珍惜,就像一張薄紙一樣;而對于鄉愁,卻像琴弦一樣牽動著詩人的心。
豈合姑蘇守,歸休更待年。詩人自問,自己是否適合繼續在姑蘇(今蘇州)任官,或者是應該歸隱退休。他覺得還是等待時機成熟后再做決定。
這首詩以憶懷之情,用簡潔的詞句表達了詩人對舊日時光的回憶和對現實生活的思考。詩人在回憶中體味寧靜和安逸,對于塵世的煩惱感到煩厭,希望能夠回到自然和寧靜的生活狀態。
“豈合姑蘇守”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yì luò zhōng suǒ jū
憶洛中所居
hū yì dōng dōu zhái, chūn lái shì wǎn rán.
忽憶東都宅,春來事宛然。
xuě xiāo xíng jìng lǐ, shuǐ shàng wò fáng qián.
雪銷行徑里,水上臥房前。
yàn lǜ zāi huáng zhú, xián hóng zhǒng bái lián.
厭綠栽黃竹,嫌紅種白蓮。
zuì jiào yīng sòng jiǔ, xián qiǎn hè kàn chuán.
醉教鶯送酒,閑遣鶴看船。
xìng shì lín yuán zhǔ, cán wèi shí lù qiān.
幸是林園主,慚為食祿牽。
huàn qíng báo shì zhǐ, xiāng sī zhēng yú xián.
宦情薄似紙,鄉思爭于弦。
qǐ hé gū sū shǒu, guī xiū gèng dài nián.
豈合姑蘇守,歸休更待年。
“豈合姑蘇守”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二十五有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