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光不稱白髭須”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風光不稱白髭須”全詩
繞郭荷花三十里,拂城松樹一千株。
夢兒亭古傳名謝,教妓樓新道姓蘇。
獨有使君年太老,風光不稱白髭須。
分類:
作者簡介(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并稱“劉白”。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陽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馀杭形勝》白居易 翻譯、賞析和詩意
《馀杭形勝》是唐代詩人白居易創作的一首詩詞。該詩描繪了中國浙江杭州的馀杭地區的美景。
詩中描述馀杭的形勝之處,指出馀杭四面環山,地處湖邊;城郭周圍盛開的荷花綿延三十里,城內的松樹有一千株。詩中提到了夢兒亭和教妓樓,分別代表了古代和現代的文化傳承。最后,詩人提到了使君,指的是杭州的太守,但他已年老,無法完全領略馀杭的美景。
整首詩以簡潔明快的語言描繪了馀杭的自然風景和人文景觀,展現出唐代南方城市的繁華和富饒,同時也表達了詩人對光景易變和時光流轉的感慨之情。
詩詞的中文譯文:
馀杭形勝四方無,
州傍青山縣枕湖。
繞郭荷花三十里,
拂城松樹一千株。
夢兒亭古傳名謝,
教妓樓新道姓蘇。
獨有使君年太老,
風光不稱白髭須。
詩意:
該詩通過描述馀杭的自然風景和建筑景觀,展現了唐代南方城市的繁華和富饒,同時也借此抒發了詩人對時光流轉和光景易變的感慨之情。
賞析:
這首詩以簡練明快的筆觸描繪了馀杭的美景,對馀杭繁榮景象做出了生動形象的描繪。詩人通過描述城郭周圍盛開的荷花和城內的松樹,展現了馀杭的自然美麗。同時,通過提到傳統的夢兒亭和現代的教妓樓,詩人也表達了對文化傳承和時代變遷的思考和感慨。
整首詩以簡潔的語言表達了詩人對馀杭的贊美和感慨,既有飽含深情的文字描摹,又有對時光流逝的思考和對光景易變的牽掛,給人以美不勝收的感受。同時也可以看到詩人對杭州太守的欽佩和敬重,盡管太守已年老,但他對馀杭的美景充滿了向往。
總的來說,《馀杭形勝》描繪了馀杭的美景,展現了唐代南方城市的繁華和富饒,同時也展現了詩人對光景易變和流轉時光的深思和牽掛,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和人文情懷。
“風光不稱白髭須”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yú háng xíng shèng
馀杭形勝
yú háng xíng shèng sì fāng wú, zhōu bàng qīng shān xiàn zhěn hú.
馀杭形勝四方無,州傍青山縣枕湖。
rào guō hé huā sān shí lǐ,
繞郭荷花三十里,
fú chéng sōng shù yī qiān zhū.
拂城松樹一千株。
mèng ér tíng gǔ chuán míng xiè, jiào jì lóu xīn dào xìng sū.
夢兒亭古傳名謝,教妓樓新道姓蘇。
dú yǒu shǐ jūn nián tài lǎo, fēng guāng bù chēng bái zī xū.
獨有使君年太老,風光不稱白髭須。
“風光不稱白髭須”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平平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七虞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