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窮冬不見雪”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窮冬不見雪”全詩
窮冬不見雪,正月已聞雷。
震蟄蟲蛇出,驚枯草木開。
空馀客方寸,依舊似寒灰。
作者簡介(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并稱“劉白”。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陽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聞雷》白居易 翻譯、賞析和詩意
《聞雷》是唐代詩人白居易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瘴地風霜早,
溫天氣候催。
窮冬不見雪,
正月已聞雷。
震蟄蟲蛇出,
驚枯草木開。
空馀客方寸,
依舊似寒灰。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一個特殊的氣候現象,即在瘴癘地區,雖然正值寒冬,但卻沒有見到雪花飄落,而在正月時卻能聽到雷聲。詩人通過對自然現象的描寫,抒發了對氣候異常的感慨和對生活的反思。
賞析:
《聞雷》以簡潔的語言展示了自然界的異象,傳遞出深刻的內涵。詩中的瘴地風霜早、溫天氣候催,表明了這個地方的氣候異常,與正常的季節相比出現了不尋常的變化。窮冬不見雪,正月已聞雷,詩人通過對比描繪,強調了這種異常現象的反差。雷聲的出現打破了寒冷的冬季,震蟄蟲蛇出,驚枯草木開,描繪了春天的到來,生機勃勃的景象。然而,詩末的空馀客方寸,依舊似寒灰,給人以一種淡淡的憂傷之感。這里的客方寸指的是詩人內心的世界,寒灰則是寒冷和死寂的象征。通過這樣的描寫,詩人表達了對于氣候異常和生活不易變化的感嘆與思考。
整首詩詞以簡練的語言描繪了自然現象,通過對比展示了異常的氣候和季節的變化。詩人通過描寫自然景象,傳達了對生活變化和無常的感慨。《聞雷》以簡潔的語言和深刻的思考,展現了詩人對于人生和自然的體悟,具有一定的抒情和哲理性。
“窮冬不見雪”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wén léi
聞雷
zhàng dì fēng shuāng zǎo, wēn tiān qì hòu cuī.
瘴地風霜早,溫天氣候催。
qióng dōng bú jiàn xuě, zhēng yuè yǐ wén léi.
窮冬不見雪,正月已聞雷。
zhèn zhé chóng shé chū, jīng kū cǎo mù kāi.
震蟄蟲蛇出,驚枯草木開。
kōng yú kè fāng cùn, yī jiù shì hán huī.
空馀客方寸,依舊似寒灰。
“窮冬不見雪”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入聲九屑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