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灰不及爐中火”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心灰不及爐中火”全詩
心灰不及爐中火,鬢雪多于砌下霜。
三峽南賓城最遠,一年冬至夜偏長。
今宵始覺房櫳冷,坐索寒衣托孟光。
分類:
作者簡介(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并稱“劉白”。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陽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冬至夜》白居易 翻譯、賞析和詩意
《冬至夜》,唐代白居易作
老去襟懷常濩落,
病來須鬢轉蒼浪。
心灰不及爐中火,
鬢雪多于砌下霜。
三峽南賓城最遠,
一年冬至夜偏長。
今宵始覺房櫳冷,
坐索寒衣托孟光。
中文譯文:
年老時懷抱常常冷清落寞,
病魔降臨,鬢發便變成茫茫浪尖。
心中的灰燼不能比得上爐中的火,
頭發上的雪花多過了地面上的霜。
在三峽南賓城最遙遠的地方,
一年中冬至的夜晚特別長。
今宵坐在房中,才感覺到門窗的冷,
我只能尋求冷衣來暖寒氣,依靠孟光的節氣。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白居易在冬至夜過往時光中的心情。詩中透露出作者對年老和疾病的感嘆和思考。年齡的增長和疾病的侵擾使他的內心變得冷清落寞,他的鬢發已經變成了茫茫白色的浪尖,而他的心中的火焰卻燃燒不旺,只有片刻溫暖。他感覺自己如同房屋的門窗一樣冷,只能依靠冷衣來取暖,以保持身體的溫暖。
整首詩抒發了作者對時光流轉、老去和生命的無奈和感慨。通過對自己身體狀態的描寫,他反思了人生的短暫和無常,表達了對于時間流逝的悲慟之情。
這首詩以簡潔明了的語言描寫了作者的情感,通過對冬至之夜的描繪,展示了生老病死的無情和無常,表達了對時間和年齡的擔憂和無奈。同時,通過冬至的寒冷和詩中所提到的衣物和孟光的節氣,也彰顯了人們對溫暖和希望的追求。整首詩平實而深刻,意境清雅,給人一種冷冽中帶著深思的感覺。
“心灰不及爐中火”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dōng zhì yè
冬至夜
lǎo qù jīn huái cháng huò luò, bìng lái xū bìn zhuǎn cāng làng.
老去襟懷常濩落,病來須鬢轉蒼浪。
xīn huī bù jí lú zhōng huǒ,
心灰不及爐中火,
bìn xuě duō yú qì xià shuāng.
鬢雪多于砌下霜。
sān xiá nán bīn chéng zuì yuǎn, yī nián dōng zhì yè piān cháng.
三峽南賓城最遠,一年冬至夜偏長。
jīn xiāo shǐ jué fáng lóng lěng, zuò suǒ hán yī tuō mèng guāng.
今宵始覺房櫳冷,坐索寒衣托孟光。
“心灰不及爐中火”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平平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二十哿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