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園欲去去應遲”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花園欲去去應遲”全詩
近西數樹猶堪醉,半落春風半在枝。
分類:
作者簡介(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并稱“劉白”。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陽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杏園花落時招錢員外同醉》白居易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杏園花落時招錢員外同醉》
花園欲去去應遲,
正是風吹狼藉時。
近西數樹猶堪醉,
半落春風半在枝。
中文譯文:
花園欲離去,離去應該晚些,
此刻正是風吹亂花時。
靠近西邊的幾棵樹依然可醉,
部分花已凋零,春風中仍有半數在枝。
詩意:
這首詩詞是唐代詩人白居易所作,以描繪杏園中花落的景象為主題。詩人觀賞杏園中的花朵,心生離去之念,但又感覺離去時機似乎還不成熟。詩中描述了風吹亂花的情景,表達了花園中花朵逐漸凋零的狀態。然而,詩人指出,靠近園子西邊的幾棵樹依然可醉,部分花雖然已經凋落,但仍有一半的花朵依然掛在樹枝上。這種景象呼應了花園中花落的同時,也有新的花朵在枝頭開放,表達了生命的延續和循環的意象。
賞析:
這首詩以簡潔而準確的語言描繪了花園中花朵凋落的景象,展現了詩人對自然變化的細膩觀察和感悟。詩人通過描述花園中花朵的衰敗,抒發了自己離去的念頭,同時也傳遞了一種生命的輪回和變化的感悟。詩中的"近西數樹猶堪醉"這一句,通過對幾棵樹上花朵的描繪,表現了生命的堅韌和生生不息的力量。整首詩以簡練的文字,表達了人生離別和生命的延續的主題,給人以深思和共鳴。
“花園欲去去應遲”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xìng yuán huā luò shí zhāo qián yuán wài tóng zuì
杏園花落時招錢員外同醉
huā yuán yù qù qù yīng chí, zhèng shì fēng chuī láng jí shí.
花園欲去去應遲,正是風吹狼藉時。
jìn xī shù shù yóu kān zuì, bàn luò chūn fēng bàn zài zhī.
近西數樹猶堪醉,半落春風半在枝。
“花園欲去去應遲”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四支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