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別一款顏”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久別一款顏”全詩
惜哉遠山色,隱此蒙籠間。
一朝持斧斤,手自截其端。
萬葉落頭上,千峰來面前。
忽似決云霧,豁達睹青天。
又如所念人,久別一款顏。
始有清風至,稍見飛鳥還。
開懷東南望,目遠心遼然。
人各有偏好,物莫能兩全。
豈不愛柔條,不如見青山。
分類:
作者簡介(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并稱“劉白”。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陽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截樹》白居易 翻譯、賞析和詩意
《截樹》是唐代白居易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截樹
種樹當前軒,
樹高柯葉繁。
惜哉遠山色,
隱此蒙籠間。
一朝持斧斤,
手自截其端。
萬葉落頭上,
千峰來面前。
忽似決云霧,
豁達睹青天。
又如所念人,
久別一款顏。
始有清風至,
稍見飛鳥還。
開懷東南望,
目遠心遼然。
人各有偏好,
物莫能兩全。
豈不愛柔條,
不如見青山。
中文譯文:
種樹時就在軒下,
樹木高大,枝葉繁茂。
可惜啊,遠山的美景,
被這些樹木遮蔽了。
有一天,我拿起斧子,
親手砍掉了樹的頂端。
萬葉落在我的頭上,
千峰出現在我的面前。
突然間,像是破開了云霧,
豁然開朗,看到了青天。
就像是我所思念的人,
久別重逢,展現出一種笑顏。
清風漸漸地吹來,
我可以看到飛鳥歸來。
懷著開闊的心情,
向東南方望去,眼睛深遠,心靈開闊。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偏好,
但物質世界無法兩全。
何不去愛那柔軟的樹枝呢?
不如去欣賞青山的美麗。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描繪了一個種樹者的經歷和感悟。詩人在種樹期間,樹木長得高大茂盛,但同時也阻擋了遠處山色的美景,給人以遺憾之感。于是,詩人突然決定砍掉樹木的頂端,讓萬葉飄落在他的頭上,千峰映入他的面前。這一舉動象征著詩人通過決斷和行動,擺脫了某種束縛,看到了更加開闊的視野和境界。
這種突破不僅僅是對外在環境的改變,也是內心世界的一種解放。通過與自然界的互動,詩人感受到了自由和豁達,好像與久別重逢的親人一樣,心情愉悅。清風吹來,飛鳥歸巢,他的目光和心靈都變得開闊。
最后兩句詩表達了詩人對人與物之間選擇的思考。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偏好和追求,但在物質世界中,往往無法同時得到所有的東西。詩人認為與其追求某種柔弱的物質,不如欣賞大自然的壯美景色,比如青山。這句話暗示了詩人對于純樸、自然的追求,以及對物質和精神之間的取舍的思考。整首詩以簡潔明快的語言,展現了詩人對自由、開闊和純樸美的向往。
“久別一款顏”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jié shù
截樹
zhòng shù dāng qián xuān, shù gāo kē yè fán.
種樹當前軒,樹高柯葉繁。
xī zāi yuǎn shān sè, yǐn cǐ méng lóng jiān.
惜哉遠山色,隱此蒙籠間。
yī zhāo chí fǔ jīn, shǒu zì jié qí duān.
一朝持斧斤,手自截其端。
wàn yè luò tóu shàng, qiān fēng lái miàn qián.
萬葉落頭上,千峰來面前。
hū shì jué yún wù, huò dá dǔ qīng tiān.
忽似決云霧,豁達睹青天。
yòu rú suǒ niàn rén, jiǔ bié yī kuǎn yán.
又如所念人,久別一款顏。
shǐ yǒu qīng fēng zhì, shāo jiàn fēi niǎo hái.
始有清風至,稍見飛鳥還。
kāi huái dōng nán wàng, mù yuǎn xīn liáo rán.
開懷東南望,目遠心遼然。
rén gè yǒu piān hǎo, wù mò néng liǎng quán.
人各有偏好,物莫能兩全。
qǐ bù ài róu tiáo, bù rú jiàn qīng shān.
豈不愛柔條,不如見青山。
“久別一款顏”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五刪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