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寥廓高飛騰”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寥廓高飛騰”全詩
火不熱貞玉,蠅不點清冰。
此茍無所受,彼莫能相仍。
乃知物性中,各有能不能。
古稱怨恨死,則人有所懲。
懲淫或應可,在道未為弘。
譬如蜩鷃徒,啾啾啅龍鵬。
宜當委之去,寥廓高飛騰。
豈能泥塵下,區區酬怨憎。
胡為坐自苦,吞悲仍撫膺。
分類:
作者簡介(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并稱“劉白”。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陽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反鮑明遠白頭吟》白居易 翻譯、賞析和詩意
反鮑明遠白頭吟
炎炎者烈火,營營者小蠅。
火不熱貞玉,蠅不點清冰。
此茍無所受,彼莫能相仍。
乃知物性中,各有能不能。
古稱怨恨死,則人有所懲。
懲淫或應可,在道未為弘。
譬如蜩鷃徒,啾啾啅龍鵬。
宜當委之去,寥廓高飛騰。
豈能泥塵下,區區酬怨憎。
胡為坐自苦,吞悲仍撫膺。
中文譯文:
反鮑明遠白頭吟
炎炎的火焰,嗡嗡的小蠅。
火焰不發熱熔化貞玉,小蠅不觸碰干凈的冰霜。
如果一個只接受而不作出付出,他人就不能相應。
從此可見,萬物各有所能所不能。
古來稱怨恨為死,則人有所懲罰。
懲罰淫亂的行為或許是必要的,在道義還未充分宣揚。
比如某只蜩鳴犬吠的草蟲,只會在人們面前吱吱作響。
應當讓它們離去,翱翔于廣闊的天空之中。
怎么能沉溺在塵土中,區區地回應怨恨和憎惡。
為什么坐而自苦,吞下悲痛卻仍然自憐自痛。
詩意和賞析:這首詩講述了一種關于因果的道理。詩人用火和蠅來比喻一種因果關系,即如果一個人只接受而不付出,他人就不會對他有任何回應;而且,不同的事物有不同的能力和局限。詩人進一步提到,怨恨會帶來懲罰,但這種懲罰可能只是一時的,還未能真正推進道義的宣揚。最后,詩人呼吁人們不要沉溺在復仇和怨恨之中,而應該追求智慧和高尚的境界。
這首詩以簡潔明了的語言,表達了詩人對人們行為的思考和對道義的呼吁。通過對火和蠅的比喻,詩人巧妙地展現了因果關系,并告誡人們要遠離怨恨和憎惡,追求更高的境界。整首詩以簡潔明了的語言傳達了深刻的哲理,讓人不禁為之折服。
“寥廓高飛騰”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fǎn bào míng yuǎn bái tóu yín
反鮑明遠白頭吟
yán yán zhě liè huǒ, yíng yíng zhě xiǎo yíng.
炎炎者烈火,營營者小蠅。
huǒ bù rè zhēn yù, yíng bù diǎn qīng bīng.
火不熱貞玉,蠅不點清冰。
cǐ gǒu wú suǒ shòu, bǐ mò néng xiāng réng.
此茍無所受,彼莫能相仍。
nǎi zhī wù xìng zhōng, gè yǒu néng bù néng.
乃知物性中,各有能不能。
gǔ chēng yuàn hèn sǐ, zé rén yǒu suǒ chéng.
古稱怨恨死,則人有所懲。
chéng yín huò yīng kě, zài dào wèi wèi hóng.
懲淫或應可,在道未為弘。
pì rú tiáo yàn tú, jiū jiū zhuó lóng péng.
譬如蜩鷃徒,啾啾啅龍鵬。
yí dāng wěi zhī qù, liáo kuò gāo fēi téng.
宜當委之去,寥廓高飛騰。
qǐ néng ní chén xià, qū qū chóu yuàn zēng.
豈能泥塵下,區區酬怨憎。
hú wéi zuò zì kǔ, tūn bēi réng fǔ yīng.
胡為坐自苦,吞悲仍撫膺。
“寥廓高飛騰”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十蒸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