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豈知閿鄉獄”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豈知閿鄉獄”全詩
雪中退朝者,朱紫盡公侯。
貴有風雪興,富無饑寒憂。
所營唯第宅,所務在追游。
朱門車馬客,紅燭歌舞樓。
歡酣促密坐,醉暖脫重裘。
秋官為主人,廷尉居上頭。
日中為一樂,夜半不能休。
豈知閿鄉獄,中有凍死囚。
作者簡介(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并稱“劉白”。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陽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秦中吟十首·歌舞(一作傷閿鄉縣囚)》白居易 翻譯、賞析和詩意
《秦中吟十首·歌舞(一作傷閿鄉縣囚)》是唐代詩人白居易創作的詩歌作品。這首詩描述了秦中大雪紛飛的時節,文中揭示出富貴者的豪華生活與貧困者的困苦命運之間的鮮明對比。
詩詞的中文譯文:
秦中的歲月如云一樣逝去,大雪覆蓋了皇州。
在雪中退朝的人們,紅袍紫衣的人都離去了。
貴族們因為風雪而顯得更加興盛,富人沒有飢寒的煩惱。
他們只關心住在豪宅,只忙于追趕尋歡作樂。
紅門上停著車馬,紅燭在歌舞樓上燃燒。
人們歡醉中擁擠而坐,酒醉之后褪下沉重的皮裘。
秋官擔任主人,廷尉位居上首。
白天盡情享受歡娛,夜半無法休息。
他們又怎能知道閿鄉的囚犯,在嚴寒中凍死了。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以大雪覆蓋的秦中為背景,通過對貴族生活和囚犯生活的對比,揭示了貧富差距和社會不公的現實。首先,白居易以雪中退朝的場景描繪了富貴者的豪華生活,以紅袍紫衣來象征他們的富貴地位。他們居住在寬敞的豪宅中,追求歡樂和娛樂,有車馬喧囂和歌舞樓的熱鬧場景。然而,詩人并不對這種生活感到欽羨,而是以質問的口吻表達自己的懷疑和不滿。他認為他們的生活只是在追求短暫的歡樂,沒有意識到社會中還有許多困苦和苦難的人們。
接下來,詩人將對比轉向了閿鄉囚犯的命運。他們被關押在閿鄉獄中,面對嚴寒而無法得到救助,最終在嚴寒中凍死。這是對社會不公和人道主義問題的批判。整首詩以自問自答的方式,通過揭示富貴者對貧苦囚犯的無視和忽略,表達了詩人對社會不公和道德敗壞的憂慮和不滿。
總的來說,這首詩以大雪和歌舞場景為背景,通過對富貴者和囚犯的對比,展現了社會的不公和貧富差距,以及對這種不公現象的不滿和批判。詩人通過揭示社會階層之間的冷漠和興衰維持的虛妄,呼吁社會更加關注貧困者的命運,追求平等和公正。
“豈知閿鄉獄”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qín zhōng yín shí shǒu gē wǔ yī zuò shāng wén xiāng xiàn qiú
秦中吟十首·歌舞(一作傷閿鄉縣囚)
qín zhōng suì yún mù, dà xuě mǎn huáng zhōu.
秦中歲云暮,大雪滿皇州。
xuě zhōng tuì cháo zhě, zhū zǐ jǐn gōng hóu.
雪中退朝者,朱紫盡公侯。
guì yǒu fēng xuě xìng, fù wú jī hán yōu.
貴有風雪興,富無饑寒憂。
suǒ yíng wéi dì zhái, suǒ wù zài zhuī yóu.
所營唯第宅,所務在追游。
zhū mén chē mǎ kè, hóng zhú gē wǔ lóu.
朱門車馬客,紅燭歌舞樓。
huān hān cù mì zuò, zuì nuǎn tuō zhòng qiú.
歡酣促密坐,醉暖脫重裘。
qiū guān wéi zhǔ rén, tíng wèi jū shàng tou.
秋官為主人,廷尉居上頭。
rì zhōng wèi yī lè, yè bàn bù néng xiū.
日中為一樂,夜半不能休。
qǐ zhī wén xiāng yù, zhōng yǒu dòng sǐ qiú.
豈知閿鄉獄,中有凍死囚。
“豈知閿鄉獄”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平仄
韻腳:(仄韻) 入聲二沃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