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常既敘三光耀”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五常既敘三光耀”全詩
辭雄皓鶴警露啼,失子哀猿繞林嘯。
風入春松正凌亂,鶯含曉舌憐嬌妙。
嗚嗚暗溜咽冰泉,殺殺霜刀澀寒鞘。
促節頻催漸繁撥,珠幢斗絕金鈴掉。
千靫鳴鏑發胡弓,萬片清球擊虞廟。
眾樂雖同第一部,德宗皇帝常偏召。
旬休節假暫歸來,一聲狂殺長安少。
主第侯家最難見,挼歌按曲皆承詔。
水精簾外教貴嬪,玳瑁筵心伴中要。
臣有五賢非此弦,或在拘囚或屠釣。
一賢得進勝累百,兩賢得進同周召。
三賢事漢滅暴強,四賢鎮岳寧邊徼。
五賢并用調五常,五常既敘三光耀。
趙璧五弦非此賢,九九何勞設庭燎。
分類:
作者簡介(元稹)

元稹(779年-831年,或唐代宗大歷十四年至文宗大和五年),字微之,別字威明,唐洛陽人(今河南洛陽)。父元寬,母鄭氏。為北魏宗室鮮卑族拓跋部后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孫。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樂府”。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并稱“元白”。
《和李校書新題樂府十二首》元稹 翻譯、賞析和詩意
辭雄皓鶴警報露啼,
失去兒子哀猿嘯繞林。
風進入春松正凌亂,鶯含曉舌可憐嬌好。
嗚嗚咽黑暗溜冰泉,殺殺霜刀澀寒鞘。
加快多次催促逐漸多撥,
珠幢孤零零金鈴掉。
千靫響箭發胡弓,萬片清球擊虞舜廟。
眾樂雖然同第一部,德宗皇帝常偏召。
休息十天節假日暫時回來,
一聲狂殺長安少。
主第侯家最難看見,用歌按曲都承詔。
水晶簾外教貴嬪,玳瑁席心伴中重要。
我有五賢不是這根弦,
或在拘禁或屠釣。
一個賢人能進超過數百,兩位得進同周公、召公。
三賢臣事奉漢朝滅亡暴強,四位鎮岳寧邊界。
五賢并用調五,
五常既敘述三光照耀。
趙璧五弦不是這個人,九九又何必設置火炬。
* 此部分翻譯來自Baidu,僅供參考
“五常既敘三光耀”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hé lǐ jiào shū xīn tí yuè fǔ shí èr shǒu
和李校書新題樂府十二首
zhào bì wǔ xián dàn zhēng diào, zhēng shēng chán jué hé qīng qiào.
趙璧五弦彈徵調,徵聲巉絕何清峭。
cí xióng hào hè jǐng lù tí,
辭雄皓鶴警露啼,
shī zi āi yuán rào lín xiào.
失子哀猿繞林嘯。
fēng rù chūn sōng zhèng líng luàn, yīng hán xiǎo shé lián jiāo miào.
風入春松正凌亂,鶯含曉舌憐嬌妙。
wū wū àn liū yàn bīng quán, shā shā shuāng dāo sè hán qiào.
嗚嗚暗溜咽冰泉,殺殺霜刀澀寒鞘。
cù jié pín cuī jiàn fán bō,
促節頻催漸繁撥,
zhū chuáng dòu jué jīn líng diào.
珠幢斗絕金鈴掉。
qiān chá míng dí fā hú gōng, wàn piàn qīng qiú jī yú miào.
千靫鳴鏑發胡弓,萬片清球擊虞廟。
zhòng lè suī tóng dì yī bù, dé zōng huáng dì cháng piān zhào.
眾樂雖同第一部,德宗皇帝常偏召。
xún xiū jié jiǎ zàn guī lái,
旬休節假暫歸來,
yī shēng kuáng shā cháng ān shǎo.
一聲狂殺長安少。
zhǔ dì hòu jiā zuì nán jiàn, ruá gē àn qū jiē chéng zhào.
主第侯家最難見,挼歌按曲皆承詔。
shuǐ jīng lián wài jiào guì pín, dài mào yán xīn bàn zhōng yào.
水精簾外教貴嬪,玳瑁筵心伴中要。
chén yǒu wǔ xián fēi cǐ xián,
臣有五賢非此弦,
huò zài jū qiú huò tú diào.
或在拘囚或屠釣。
yī xián dé jìn shèng lèi bǎi, liǎng xián dé jìn tóng zhōu zhào.
一賢得進勝累百,兩賢得進同周召。
sān xián shì hàn miè bào qiáng, sì xián zhèn yuè níng biān jiǎo.
三賢事漢滅暴強,四賢鎮岳寧邊徼。
wǔ xián bìng yòng diào wǔ cháng,
五賢并用調五常,
wǔ cháng jì xù sān guāng yào.
五常既敘三光耀。
zhào bì wǔ xián fēi cǐ xián, jiǔ jiǔ hé láo shè tíng liáo.
趙璧五弦非此賢,九九何勞設庭燎。
“五常既敘三光耀”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去聲十八嘯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