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零何處是通津”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飄零何處是通津”全詩
賦稟但隨升斗祿,姓名常后百千人。
趨炎未肯施先足,耐冷何須便曲身。
祗有鳴堝恐難繼,此心端欲避芳塵。
分類:
《次蘋字韻即事》王洋 翻譯、賞析和詩意
《次蘋字韻即事》是宋代王洋創作的一首詩詞。下面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飄零何處是通津,
陸有飛蓬水有蘋。
賦稟但隨升斗祿,
姓名常后百千人。
趨炎未肯施先足,
耐冷何須便曲身。
祗有鳴堝恐難繼,
此心端欲避芳塵。
詩詞中的"飄零何處是通津"表達了作者的迷茫和無依無靠的心境。"通津"是指通往目的地的渡口,而"飄零"則暗示作者在人生道路上徘徊不定,無法找到前進的方向。
"陸有飛蓬水有蘋"描繪了大地廣袤、水草豐茂的景象。"飛蓬"是指隨風飄蕩的浮萍,"蘋"則代表水面上的浮萍,這些形象與作者的心境形成了鮮明對比,凸顯了作者的孤獨和無奈。
"賦稟但隨升斗祿,姓名常后百千人"表達了作者對命運的無奈和對社會階層的思考。"賦稟"指的是天賦和才能,而"升斗祿"則代表官職和地位。詩中表達了作者的觀點,認為人們的命運往往受制于出身和社會地位,而個人的才華和能力卻常常無法得到充分發揮。
"趨炎未肯施先足,耐冷何須便曲身"反映了作者對于趨附權貴和迎合時勢的不屑。作者堅持自己的原則和立場,不愿意妥協和低頭迎合權勢,同時也表達了對于逆境的堅持和不屈的態度。
"祗有鳴堝恐難繼,此心端欲避芳塵"描繪了作者內心的紛亂和追求真實的渴望。"鳴堝"指的是冶煉鐵器時發出的聲音,這里象征著社會名利的喧囂和浮華。作者希望自己的內心能夠超脫塵囂,追求內心的寧靜和純粹。
整首詩詞以簡練的語言表達了作者對于人生、社會和命運的思考。通過對于自己處境的描繪和對于社會現象的反思,展現了作者堅守原則、追求真實和內心的自由的個性。詩詞在表達了作者的情感和思想的同時,也引發了讀者對于人生意義和社會倫理的思考。
“飄零何處是通津”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cì píng zì yùn jí shì
次蘋字韻即事
piāo líng hé chǔ shì tōng jīn, lù yǒu fēi péng shuǐ yǒu píng.
飄零何處是通津,陸有飛蓬水有蘋。
fù bǐng dàn suí shēng dǒu lù, xìng míng cháng hòu bǎi qiān rén.
賦稟但隨升斗祿,姓名常后百千人。
qū yán wèi kěn shī xiān zú, nài lěng hé xū biàn qū shēn.
趨炎未肯施先足,耐冷何須便曲身。
zhī yǒu míng guō kǒng nán jì, cǐ xīn duān yù bì fāng chén.
祗有鳴堝恐難繼,此心端欲避芳塵。
“飄零何處是通津”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一真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