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風慣識古譙樓”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西風慣識古譙樓”全詩
金湯城壁休清野,玉帳英雄未白頭。
霜草萬家人冷落,凍云千疊雁綢繆。
中原日即難修整,且對屯兵說近愁。
分類:
《登海陵城》宋伯仁 翻譯、賞析和詩意
《登海陵城》是宋代詩人宋伯仁的作品。這首詩描繪了一個古老城市的壯麗景色,流露出作者對時光荏苒、戰亂頻繁的時代的感慨和憂慮。
譯文:
每年秋天,淮楚地區的景色變幻無窮,
西風常常吹過古老的譙樓。
金湯城墻上的野草不再繁茂,
英雄們的玉帳中還未出現白發。
寒霜覆蓋的大地上,人們冷落而凄涼,
冰冷的云彩中,成千上萬只雁群紛飛。
中原地區的百姓難以安居樂業,
更不用說那些屯兵的士兵們,他們身陷困境,倍感憂愁。
賞析:
這首詩以描寫自然景色的手法,抒發了對時代動蕩和人民苦難的關切之情。通過景物的描繪,傳達了歲月更迭的無常感和戰爭帶來的困境。在這首詩中,作者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繪,暗示了社會的動蕩和人民的疾苦。古老的城市、秋天的景色、吹過的西風、冷落的人們,都成為了表達作者內心情感的象征。
詩中的“金湯城壁休清野”一句,以城墻上荒涼景象的描繪,呈現出戰亂頻繁的景象,城市的繁榮已成往事。而“玉帳英雄未白頭”一句,則表現了英雄們依然年輕,他們仍在為國家和人民奮斗,盡管時光已不再寬容。
詩的后半部分,則通過描繪大地的荒涼和飛翔的雁群,凸顯了人們的冷落和困苦。中原地區的百姓難以安居樂業,屯兵的士兵們也倍感憂愁。這種描寫不僅傳達了作者對時代的擔憂,也表達了對人民疾苦的同情之情。
《登海陵城》這首詩以簡潔、凄美的語言,揭示了時代的動蕩和人民的疾苦。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繪,詩人展現了他對戰亂時代的思考和關切,呼喚社會的安定與和平,寄托了對美好未來的向往。
“西風慣識古譙樓”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dēng hǎi líng chéng
登海陵城
huái chǔ nián nián yī fān qiū, xī fēng guàn shí gǔ qiáo lóu.
淮楚年年一番秋,西風慣識古譙樓。
jīn tāng chéng bì xiū qīng yě, yù zhàng yīng xióng wèi bái tóu.
金湯城壁休清野,玉帳英雄未白頭。
shuāng cǎo wàn jiā rén lěng luò, dòng yún qiān dié yàn chóu móu.
霜草萬家人冷落,凍云千疊雁綢繆。
zhōng yuán rì jí nán xiū zhěng, qiě duì tún bīng shuō jìn chóu.
中原日即難修整,且對屯兵說近愁。
“西風慣識古譙樓”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平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十一尤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