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明心地又如何”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虛明心地又如何”全詩
有求宛然成機巧,無作方能不較多。
爐里寒灰香旖旎,巖前枯木葉婆娑。
白頭人在千峰上,妙唱新豐一曲歌。
分類:
《偈二十二首》釋子淳 翻譯、賞析和詩意
《偈二十二首》是宋代釋子淳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三月安居已半過,
春天已過了一半,我安居在這里,
虛明心地又如何。
虛無的明亮心靈又有何用呢?
有求宛然成機巧,
如果有所追求,就會變得巧妙萬分,
無作方能不較多。
如果沒有任何行動,就能減少煩惱。
爐里寒灰香旖旎,
爐中的冷灰卻有細膩的香氣,
巖前枯木葉婆娑。
山巖前的枯木葉子在風中搖曳。
白頭人在千峰上,
頭發已經花白的人站在千峰之上,
妙唱新豐一曲歌。
悠揚地唱著新豐的歌曲。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一個安居自在的春天景象,表達了作者對于內心清明和不執著的追求。作者認為,虛無的心靈可以避免煩惱,而追求有時候需要巧妙的手段。與此同時,詩中描繪了爐灰中的香氣和山巖前枯木葉的搖曳,生動地展示了自然界的美妙景色。最后,詩人提到一個白發蒼蒼的人站在山峰上,歌唱著新豐的曲調,這象征著智者在山林間的寧靜和歡喜。
賞析:
《偈二十二首》通過簡潔而精確的語言,展示了釋子淳對于心靈境界的追求和對自然景色的細膩觀察。詩詞以春天為背景,描繪了一個自在寧靜的場景,通過對爐灰、枯木葉等細節的描寫,傳達了作者對自然的敏感和對生命的感悟。最后的白發蒼蒼的人唱歌,象征智者在山林間的寧靜和心靈的喜悅,展示了一種超越塵世的境界。整首詩抒發了作者對于寧靜、明亮心靈和追求的思考,給人以深思和啟迪。
“虛明心地又如何”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jì èr shí èr shǒu
偈二十二首
sān yuè ān jū yǐ bàn guò, xū míng xīn dì yòu rú hé.
三月安居已半過,虛明心地又如何。
yǒu qiú wǎn rán chéng jī qiǎo, wú zuò fāng néng bù jiào duō.
有求宛然成機巧,無作方能不較多。
lú lǐ hán huī xiāng yǐ nǐ, yán qián kū mù yè pó suō.
爐里寒灰香旖旎,巖前枯木葉婆娑。
bái tóu rén zài qiān fēng shàng, miào chàng xīn fēng yī qǔ gē.
白頭人在千峰上,妙唱新豐一曲歌。
“虛明心地又如何”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五歌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