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樹短于我”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松樹短于我”全詩
況乃枝上雪,動搖微月波。
幽姿得閑地,詎感歲蹉跎。
但恐廈終構,藉君當奈何。
簇簇枝新黃,纖纖攢素指。
柔苙漸依條,短莎還半委。
清風日夜高,凌云意何已。
千歲盤老龍,修鱗自茲始。
分類:
作者簡介(元稹)

元稹(779年-831年,或唐代宗大歷十四年至文宗大和五年),字微之,別字威明,唐洛陽人(今河南洛陽)。父元寬,母鄭氏。為北魏宗室鮮卑族拓跋部后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孫。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樂府”。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并稱“元白”。
《西齋小松二首》元稹 翻譯、賞析和詩意
《西齋小松二首》是唐代文學家元稹創作的一首詩詞。下面是它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第一首:
松樹短于我,
清風亦已多。
況乃枝上雪,
動搖微月波。
譯文:
這松樹比我還矮,
清風也已經多了。
何況樹枝上有雪,
搖動著微弱的月光波紋。
詩意:
詩人通過比較自己和松樹的高度,表達了自己年紀漸長、身體逐漸衰老的感受。詩中提到的清風和雪,象征著歲月的變遷和生命的不斷流逝。盡管松樹依然挺立,但它的幽美姿態和搖曳的枝葉也讓詩人感嘆時光的流轉,暗示人生的短暫和歲月的無情。
賞析:
詩人以松樹和自己的對比,以及松樹上的雪和清風的描繪,通過自然景物來抒發自己對光陰流逝的感慨之情。詩中的松樹象征著堅強和持久的精神,而清風和雪則象征著歲月的無常和冷酷。詩人以細膩的描寫和感慨的語言,表達了對時光流逝的無奈和對生命短暫的思考。整首詩抒發了人對光陰易逝的感慨和對生命的思考,引發讀者對于人生意義和價值的思考與感悟。
第二首:
幽姿得閑地,
詎感歲蹉跎。
但恐廈終構,
藉君當奈何。
簇簇枝新黃,
纖纖攢素指。
柔苙漸依條,
短莎還半委。
清風日夜高,
凌云意何已。
千歲盤老龍,
修鱗自茲始。
譯文:
幽深的身姿得到了寧靜的棲息地,
卻感嘆歲月的匆忙。
只怕住處最終會變成廢墟,
我該借助你又能怎樣呢?
密密麻麻的枝條嫩黃,
細細的枝葉紛紛疊疊。
柔軟漸漸依附在樹枝上,
短小的莎草還半倚半垂。
清風日夜高飛,
超越云霞的意境又何處尋?
千歲的老龍盤踞在山巔,
鱗片的修補從此開始。
詩意:
詩人以松樹作為表達自己思考的對象,描述了松樹在安靜的棲息地中的幽深姿態。他感嘆時光的流逝,意識到自己的居所終將衰敗,同時表達了對時間流逝的無奈。詩人通過描寫松樹的枝葉和莎草的細薄,以及清風超越云霞的意象,表達了對自然的贊美和對生命短暫的思考。
賞析:
這首詩以松樹為主題,通過描寫松樹的姿態和細節,表達了詩人對時間流逝和生命短暫的思考。詩中的松樹象征著堅強和持久的精神,而清風、雪和莎草則象征著歲月的變遷和自然的美好。詩人以細膩的描寫和意象的運用,將自然景物與人生的哲思相結合,引發讀者對生命和時光的思考與感悟。整首詩喚起了人們對于時光流逝的無奈和對生命短暫的反思,呈現了唐代詩人獨特的意境和情感表達方式。
“松樹短于我”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xī zhāi xiǎo sōng èr shǒu
西齋小松二首
sōng shù duǎn yú wǒ, qīng fēng yì yǐ duō.
松樹短于我,清風亦已多。
kuàng nǎi zhī shàng xuě, dòng yáo wēi yuè bō.
況乃枝上雪,動搖微月波。
yōu zī dé xián dì, jù gǎn suì cuō tuó.
幽姿得閑地,詎感歲蹉跎。
dàn kǒng shà zhōng gòu, jí jūn dāng nài hé.
但恐廈終構,藉君當奈何。
cù cù zhī xīn huáng, xiān xiān zǎn sù zhǐ.
簇簇枝新黃,纖纖攢素指。
róu lì jiàn yī tiáo, duǎn shā hái bàn wěi.
柔苙漸依條,短莎還半委。
qīng fēng rì yè gāo, líng yún yì hé yǐ.
清風日夜高,凌云意何已。
qiān suì pán lǎo lóng, xiū lín zì zī shǐ.
千歲盤老龍,修鱗自茲始。
“松樹短于我”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仄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二十哿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