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事何須問”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萬事何須問”全詩
遲暮知身幻,疎慵奈世憎。
煙埋秋徑竹,風閃夜堂燈。
萬事何須問,幽懷自可憑。
分類:
《幽懷》釋文珦 翻譯、賞析和詩意
《幽懷》是宋代釋文珦所作的一首詩詞。這首詩通過描繪一位野僧的內心感受,表達了作者對世俗繁華的疏離和對幽靜自然的向往。
詩詞的中文譯文:
野僧如野鹿,畏下白云層。
遲暮知身幻,疎慵奈世憎。
煙埋秋徑竹,風閃夜堂燈。
萬事何須問,幽懷自可憑。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通過對野僧的描繪,展示了他對塵世的疏離和對自然環境的追求。詩中的"野僧如野鹿"形象生動地描述了他獨立自由、追逐自然的狀態。"畏下白云層"表達了他對高處的白云的敬畏之情,也暗示了他追求超然境界的心靈狀態。
"遲暮知身幻,疎慵奈世憎"這兩句表達了野僧對歲月流轉的洞察力和對塵世瑣事的厭倦。他逐漸認識到人生的短暫和幻化,對世俗的紛擾感到疏離和無奈。
"煙埋秋徑竹,風閃夜堂燈"這兩句通過描繪自然景物,表達了野僧對幽靜自然環境的向往。他渴望在煙霧彌漫的秋徑中,與竹子相伴,感受風吹拂下夜堂燈火閃爍的寧靜。
"萬事何須問,幽懷自可憑"這兩句詩表達了野僧的心境。他認為在這個世界上,無需過多追求物質和名利,只需依憑自己內心的幽懷,即可獲得真正的安寧和滿足。
整首詩詞以自然景物的描繪和對心靈狀態的表達為主線,通過對野僧的塑造,傳遞了作者對世俗紛擾的疏離和對自然幽靜的向往。詩意深遠,表達出了一種追求心靈自由與寧靜的哲理思考,引發讀者對人生和社會的反思。
“萬事何須問”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yōu huái
幽懷
yě sēng rú yě lù, wèi xià bái yún céng.
野僧如野鹿,畏下白云層。
chí mù zhī shēn huàn, shū yōng nài shì zēng.
遲暮知身幻,疎慵奈世憎。
yān mái qiū jìng zhú, fēng shǎn yè táng dēng.
煙埋秋徑竹,風閃夜堂燈。
wàn shì hé xū wèn, yōu huái zì kě píng.
萬事何須問,幽懷自可憑。
“萬事何須問”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去聲十三問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