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乎驅兒無殘桑”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翁乎驅兒無殘桑”全詩
明年家蠶黑蟻出,四中桑死蠶忍饑。
野繭更彩不滿筥,家蟻歲生無盡時。
翁乎驅兒無殘桑,葉長蠶成長有絲。
分類:
《野蠶》李復 翻譯、賞析和詩意
《野蠶》是李復的一首宋代詩詞。下面是它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野蠶緣桑自成繭,
群兒采繭殘桑枝。
明年家蠶黑蟻出,
四中桑死蠶忍饑。
野繭更彩不滿筥,
家蟻歲生無盡時。
翁乎驅兒無殘桑,
葉長蠶成長有絲。
這首詩以描述野蠶和家蠶的生活為主題,表達了一種含蓄而深刻的哲理。詩中的野蠶自然生長于桑樹上,憑借自身的力量自成繭;而家蠶則依靠人類的養殖,通過采繭來獲取絲線。詩中展現了野蠶和家蠶的對比,以及它們在生存環境中的差異。
首兩句描述了野蠶依附在桑樹上自行結繭,群蠶采食繭殘和枯桑,暗示了野蠶的自然生長和自給自足。第三句預示著明年家蠶將出生,而黑蟻會來襲擊它們,這暗示了家蠶在人工環境中的脆弱與危險。
接下來的兩句描述了家蠶養殖的困境。由于繭的質量不如野蠶的繭,家蠶的繭無法填滿容器。而家蟻年復一年地生產,沒有盡頭。這里可以看出作者對于家蠶養殖的無窮無盡、單調乏味的生產過程的感嘆。
最后兩句表達了作者對于家蠶的期望和鼓勵。翁(wēng)指的是養蠶的人,他驅趕孩子們不要去摧殘桑樹,而是讓桑葉長大,蠶繭成長,這樣才能得到絲線。這里蘊含著一種寓意,即人類需要給予家蠶良好的生存環境和條件,才能獲得絲線的產出。
詩中的野蠶和家蠶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反映了自然與人工、自給自足與依賴人類的不同境遇。通過這種對比,詩人向人們傳達了一種思考:我們應該尊重自然,與自然和諧相處,而不是過度依賴人工的溫室養殖。這首詩既描述了蠶絲的生產過程,又隱喻了人類在與自然互動中應該持有的態度和觀念。
“翁乎驅兒無殘桑”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yě cán
野蠶
yě cán yuán sāng zì chéng jiǎn, qún ér cǎi jiǎn cán sāng zhī.
野蠶緣桑自成繭,群兒采繭殘桑枝。
míng nián jiā cán hēi yǐ chū, sì zhōng sāng sǐ cán rěn jī.
明年家蠶黑蟻出,四中桑死蠶忍饑。
yě jiǎn gèng cǎi bù mǎn jǔ, jiā yǐ suì shēng wú jìn shí.
野繭更彩不滿筥,家蟻歲生無盡時。
wēng hū qū ér wú cán sāng, yè zhǎng cán chéng zhǎng yǒu sī.
翁乎驅兒無殘桑,葉長蠶成長有絲。
“翁乎驅兒無殘桑”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平平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七陽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