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採東籬菊”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但採東籬菊”全詩
況此真瑯玕,一一溫如玉。
得非瑤池種,阿母所愛育。
一日三封植,近之誰敢觸。
山僧不知貴,遣送如薪束。
坐成阮家林,色映丘廚醁。
主人何必問,抱琴來就宿。
此君不須多,瀟灑數竿足。
卻笑陶元亮,但採東籬菊。
分類:
《次韻翁子秀移竹》李處權 翻譯、賞析和詩意
《次韻翁子秀移竹》是李處權的一首宋代詩詞。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曾經讀過東坡的詩,就不可沒有竹子。何況這些竹子真的像瑯玕一樣,每一根都溫潤如玉。它們不是在瑤池中種植的,而是阿母(指李時中的母親)所喜愛并培育的。每天種植三根,近了誰敢輕慢它們。山中的僧人不知道它們的珍貴,卻將竹子送來像一捆柴束一樣。坐在阮家的竹林中,竹影映照著那丘廚的酒醁(指酒廚)。主人何必多問,我抱著琴就來留宿。這位朋友不需要太多的招待,瀟灑地數著竹子的根足夠了。反而笑話起陶元亮來,他只會采摘東籬上的菊花。
詩意:
這首詩詞以竹子為主題,表達了作者對竹子的喜愛和贊美。作者通過讀東坡的詩作,體悟到竹子的重要性,認為居住的地方必須有竹子的存在。他贊美這些竹子如瑯玕般的美麗和溫潤,將其與珍貴的寶玉相比。竹子并非來自神話中的瑤池,而是作者的母親培育的。作者種植竹子勤奮且珍視,不允許有人輕視它們。然而,山中的僧人并不了解竹子的價值,將其送來時像一捆柴束。作者來到朋友阮家的竹林中,享受著竹影映照下酒廚的美景。主人不需要多問,作者帶著琴來留宿,表達了自己欣賞竹子之外的淡泊和瀟灑。最后,作者拿陶元亮開玩笑,指出他只會采摘東籬上的菊花,與自己對竹子的鐘愛形成對比。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潔明了的語言表達了作者對竹子的熱愛和欣賞之情。通過與東坡的詩作對照,作者認識到竹子的重要性,將其視為居住環境的必備之物。竹子在詩中被描繪成珍貴而溫潤的存在,與寶玉相提并論,展示了其獨特的美感和價值。作者通過種植竹子的細節,強調了自己對竹子的用心呵護,不容忽視。山中僧人對竹子的貴重并不了解,將其當作柴束一樣送來,形成了對比。在阮家的竹林中,竹影映照下的酒廚景色美不勝收,展現了寧靜和宜人的環境。作者以淡泊和瀟灑的態度,帶著琴來到朋友家中,表達了對竹子以外的生活歡愉的追求。最后,通過笑話陶元亮只采摘菊花,作者展示了對竹子的獨特鐘愛和對品味的自信。整首詩詞流暢自然,用字簡潔明快,通過對竹子的描繪和對比,展示了作者對自然之美的贊美和對淡泊生活的追求。
“但採東籬菊”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cì yùn wēng zi xiù yí zhú
次韻翁子秀移竹
cháng dú dōng pō shī, bù kě jū wú zhú.
嘗讀東坡詩,不可居無竹。
kuàng cǐ zhēn láng gān, yī yī wēn rú yù.
況此真瑯玕,一一溫如玉。
dé fēi yáo chí zhǒng, ā mǔ suǒ ài yù.
得非瑤池種,阿母所愛育。
yī rì sān fēng zhí, jìn zhī shuí gǎn chù.
一日三封植,近之誰敢觸。
shān sēng bù zhī guì, qiǎn sòng rú xīn shù.
山僧不知貴,遣送如薪束。
zuò chéng ruǎn jiā lín, sè yìng qiū chú lù.
坐成阮家林,色映丘廚醁。
zhǔ rén hé bì wèn, bào qín lái jiù sù.
主人何必問,抱琴來就宿。
cǐ jūn bù xū duō, xiāo sǎ shù gān zú.
此君不須多,瀟灑數竿足。
què xiào táo yuán liàng, dàn cǎi dōng lí jú.
卻笑陶元亮,但採東籬菊。
“但採東籬菊”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平
韻腳:(仄韻) 入聲一屋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