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風吼夜潮”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松風吼夜潮”全詩
客行黃葉路,僧立碧溪橋。
巖瀑飛寒雪,松風吼夜潮。
是山皆可隱,何用楚辭招。
分類:
作者簡介(黃庚)
黃庚,字星甫,號天臺山人,天臺(今屬浙江)人。出生宋末,早年習舉子業。元初“科目不行,始得脫屣場屋,放浪湖海,發平生豪放之氣為詩文”。以游幕和教館為生,曾較長期客越中王英孫(竹所)、任月山家。與宋遺民林景熙、仇遠等多有交往,釋紹嵩《亞愚江浙紀行集句詩》亦摘錄其句。卒年八十馀。晚年曾自編其詩為《月屋漫稿》。事見本集卷首自序及集中有關詩文。 黃庚詩,以原鐵琴銅劍樓藏四卷抄本(今藏北京圖書館)為底本。校以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簡稱四庫本)。兩本卷次不同,文字亦各有錯誨空缺,而底本多出校本詩十馀首。
《翠峰庵即事》黃庚 翻譯、賞析和詩意
《翠峰庵即事》是宋代黃庚所作的一首詩詞。這首詩描繪了作者在幽靜的地方度過了整日的雪天,手持杖藜行走在遙遠的道路上。他穿過一條布滿黃葉的小路,來到了一座碧綠的溪橋旁,看到了巖石上飛瀑般的寒雪,聽到了松樹風聲與夜潮的呼嘯聲。作者認為只要是山,都可以提供一個隱遁的地方,無需借助楚辭等辭章來吸引人們。
這首詩詞以自然景觀為背景,通過細膩的描寫,展示了作者在清寂的山間感受到的寧靜和與自然的融合。下面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翠峰庵即事》
竟日雪幽處,
杖藜不憚遙。
客行黃葉路,
僧立碧溪橋。
巖瀑飛寒雪,
松風吼夜潮。
是山皆可隱,
何用楚辭招。
譯文:
整日在幽靜的地方下雪,
我手持杖藜也不感覺遙遠。
我作客行走在布滿黃葉的小路上,
僧侶站立在碧綠的溪橋。
巖石上的瀑布飛濺寒雪,
松樹的風聲呼嘯夜潮。
山峰隨處都可以藏身,
何需借助楚辭等辭章來吸引。
詩意與賞析:
《翠峰庵即事》通過對自然景觀的描寫,表達了作者對山水之間的寧靜與美的追求。詩中的"竟日雪幽處"描繪了整日飄雪的幽靜場景,與作者的心境相呼應。他手持杖藜,毫不嫌遠,表達了他愿意遠離塵囂,追求寧靜的心情。黃庚以"客行黃葉路"表現出他作為過客在這片美景中行走,增添了一份別樣的詩意。
接下來,詩中的"僧立碧溪橋"描繪了一位僧侶在碧綠的溪橋旁站立,暗示了僧侶對自然的深入體悟和順應自然的境界。"巖瀑飛寒雪,松風吼夜潮"這一句用生動的形容詞和動詞描繪了飛濺的瀑布和呼嘯的松風,給予了自然景觀以生命力和聲音。最后的兩句"是山皆可隱,何用楚辭招"表達了作者認為任何山都可以提供一個適合隱居的地方,不需要借助華麗的辭章來吸引人們。
整首詩詞通過對自然景觀的描寫,展示了作者對山水之間自然和諧的向往,以及對寧靜與隱逸生活的追求。讀者在欣賞這首詩詞時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美麗和寧靜,也可以思考自己在人生中尋求內心平靜和與自然相融的意義。這首詩詞通過簡潔而精準的描寫,以及深邃的意境,展現了作者對自然山水的贊美和對寧靜生活的向往,同時也呼喚了人們追求內心平靜、遠離喧囂的重要性。
“松風吼夜潮”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cuì fēng ān jí shì
翠峰庵即事
jìng rì xuě yōu chù, zhàng lí bù dàn yáo.
竟日雪幽處,杖藜不憚遙。
kè xíng huáng yè lù, sēng lì bì xī qiáo.
客行黃葉路,僧立碧溪橋。
yán pù fēi hán xuě, sōng fēng hǒu yè cháo.
巖瀑飛寒雪,松風吼夜潮。
shì shān jiē kě yǐn, hé yòng chǔ cí zhāo.
是山皆可隱,何用楚辭招。
“松風吼夜潮”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二蕭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