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衲蒙頭總不知”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布衲蒙頭總不知”全詩
一聲霹靂驚龍起,布衲蒙頭總不知。
分類:
作者簡介(黃庚)
黃庚,字星甫,號天臺山人,天臺(今屬浙江)人。出生宋末,早年習舉子業。元初“科目不行,始得脫屣場屋,放浪湖海,發平生豪放之氣為詩文”。以游幕和教館為生,曾較長期客越中王英孫(竹所)、任月山家。與宋遺民林景熙、仇遠等多有交往,釋紹嵩《亞愚江浙紀行集句詩》亦摘錄其句。卒年八十馀。晚年曾自編其詩為《月屋漫稿》。事見本集卷首自序及集中有關詩文。 黃庚詩,以原鐵琴銅劍樓藏四卷抄本(今藏北京圖書館)為底本。校以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簡稱四庫本)。兩本卷次不同,文字亦各有錯誨空缺,而底本多出校本詩十馀首。
《雷潭為定講師賦》黃庚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雷潭為定講師賦》
朝代:宋代
作者:黃庚
譯文:
縛草用來做庵的枕頭,碧漪波紋映照著。
蒲團長久地伴隨坐禪時。
一聲霹靂驚動了沉睡的龍,卻不知僧人蒙著頭巾。
詩意:
這首詩描述了一個僧人在雷潭修行的場景。他用束縛的草作為自己的枕頭,坐在蒲團上沉思冥想。突然,一聲霹靂聲響起,驚動了潛伏在雷潭中的龍,但僧人卻渾然不覺,仍然專心修行。
賞析:
這首詩以簡潔而富有意境的語言描繪了僧人修行的情景。縛草作為庵的枕頭,展示了僧人的簡樸生活方式和對物質的超脫。碧漪波紋映照著,給人一種寧靜和清凈的感覺,與僧人修行的狀態相呼應。蒲團長久地伴隨坐禪,表現了僧人堅持修行的毅力和決心。
詩的轉折點出現在最后兩句,一聲霹靂驚動了沉睡的龍,但僧人蒙著頭巾,毫不知情。這里通過自然界的聲響,暗示了僧人修行的深度和超凡的境界,他已經能夠超越塵世的喧囂和干擾,完全沉浸于自己的修行之中。
整首詩以簡約的語言和意象,表達了對修行者專注和超脫的贊美。它傳達了一種超越塵世的境界和追求內心平靜的修行精神,引發讀者對于內心寧靜和超脫的思考。
“布衲蒙頭總不知”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léi tán wèi dìng jiǎng shī fù
雷潭為定講師賦
fù cǎo wèi ān zhěn bì yī, pú tuán zhǎng shì zuò chán shí.
縛草為庵枕碧漪,蒲團長是坐禪時。
yī shēng pī lì jīng lóng qǐ, bù nà méng tóu zǒng bù zhī.
一聲霹靂驚龍起,布衲蒙頭總不知。
“布衲蒙頭總不知”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四支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