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至靡驚懼”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所至靡驚懼”全詩
荒荒歲月老,烈烈風雨蠹。
板面拆已穿,梁脊橈而腐。
我來日曳杖,往往不能步。
平生歷險危,所至靡驚懼。
唯持忠信行,似有神物護。
但憂強童子,失足或顛仆。
乃伐南山石,甃成如砥路。
曾微十日勞,遂享百年固。
悵昔用材力,其費一何巨。
前人豈不思,襲舊終莽鹵。
作詩示兒曹,萬事長要慮。
分類:
《普慈郡池板橋頹壞更為石橋》郭印 翻譯、賞析和詩意
普慈郡池板橋頹壞更為石橋
蓮塘十畝方,中作長橋渡。
荒荒歲月老,烈烈風雨蠹。
板面拆已穿,梁脊橈而腐。
我來日曳杖,往往不能步。
平生歷險危,所至靡驚懼。
唯持忠信行,似有神物護。
但憂強童子,失足或顛仆。
乃伐南山石,甃成如砥路。
曾微十日勞,遂享百年固。
悵昔用材力,其費一何巨。
前人豈不思,襲舊終莽鹵。
作詩示兒曹,萬事長要慮。
【詩詞中文譯文】
普慈郡池舊有一座板橋,此時已頹壞成為石橋。
蓮塘寬廣十畝方,橋橫其中,供人渡過。
歲月無情地荒廢了它,風雨的侵蝕使其腐朽不堪。
當我來到此地,手扶拐杖,卻往往無法邁步前行。
我平生歷經危險和困苦,但從不畏懼。
因為我堅守忠誠和信仰之道,似乎有神明庇佑保護著我。
但我仍擔憂那些年幼而強壯的孩子,他們可能因為一時失足而跌倒。
于是我伐取南山的石頭,鋪設成堅實如砥石的道路。
我曾經微薄地付出十日的辛勞,卻換來百年的穩固與安寧。
我感慨往昔所用的力量和代價是多么巨大。
前人難道不曾思索過嗎?繼承舊物卻終將荒廢。
我寫這首詩,想告誡我的子孫后代,萬事長遠考慮才是最重要的。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描述了普慈郡池的一座舊橋,經過歲月的荒廢,已經頹壞成為石橋。詩人通過描寫橋的情況和自己的經歷,表達了一種堅守信念、勇往直前的態度。
詩中的蓮塘十畝方和長橋渡,把自然景觀與人類的活動相結合,展現了人與自然的和諧。然而,歲月的流轉和風雨的侵蝕使得橋面破裂、梁脊腐朽,橋已經無法支撐詩人的步履。
盡管詩人歷經危險和艱難,但他從不畏懼,因為他堅守忠誠和信仰的原則,似乎有一種神秘的力量在庇佑著他。然而,詩人仍為那些年幼而強壯的孩子擔憂,他們可能因為失足而跌倒,因此詩人采取行動,伐取南山石頭,修建了一條堅實的道路,為后人提供了便利和安全。
最后,詩人以自己的親身經歷和感悟,告誡后代要慎重考慮、繼承前人的智慧,不要輕易放棄或荒廢已有的成果和經驗。通過這首詩,詩人以自己的經歷和感悟,表達了對于堅守信念、努力奮斗的重要性的思考,希望后人能夠在面對困境和挑戰時保持堅定的信心和行動力。
整首詩的語言簡練,意境清晰,通過描寫橋的衰敗和修建新路的過程,抒發了詩人對于堅持不懈、忠誠信仰的思考和感慨。詩人以自身經歷為例,呼喚后人要珍惜歷史的經驗和智慧,不斷努力追求進步,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獲得長久的穩固和安寧。
這首詩詞通過簡潔而生動的語言,表達了對于堅持信念、勇往直前的態度的贊美和思考。詩人以自身經歷為例,呼喚后人要珍惜歷史的經驗和智慧,不斷努力追求進步,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獲得長久的穩固和安寧。
“所至靡驚懼”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pǔ cí jùn chí bǎn qiáo tuí huài gèng wéi shí qiáo
普慈郡池板橋頹壞更為石橋
lián táng shí mǔ fāng, zhōng zuò cháng qiáo dù.
蓮塘十畝方,中作長橋渡。
huāng huāng suì yuè lǎo, liè liè fēng yǔ dù.
荒荒歲月老,烈烈風雨蠹。
bǎn miàn chāi yǐ chuān, liáng jí ráo ér fǔ.
板面拆已穿,梁脊橈而腐。
wǒ lái rì yè zhàng, wǎng wǎng bù néng bù.
我來日曳杖,往往不能步。
píng shēng lì xiǎn wēi, suǒ zhì mí jīng jù.
平生歷險危,所至靡驚懼。
wéi chí zhōng xìn xíng, shì yǒu shén wù hù.
唯持忠信行,似有神物護。
dàn yōu qiáng tóng zǐ, shī zú huò diān pú.
但憂強童子,失足或顛仆。
nǎi fá nán shān shí, zhòu chéng rú dǐ lù.
乃伐南山石,甃成如砥路。
céng wēi shí rì láo, suì xiǎng bǎi nián gù.
曾微十日勞,遂享百年固。
chàng xī yòng cái lì, qí fèi yī hé jù.
悵昔用材力,其費一何巨。
qián rén qǐ bù sī, xí jiù zhōng mǎng lǔ.
前人豈不思,襲舊終莽鹵。
zuò shī shì ér cáo, wàn shì zhǎng yào lǜ.
作詩示兒曹,萬事長要慮。
“所至靡驚懼”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去聲七遇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