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見猩猩樹上啼”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時見猩猩樹上啼”全詩
山橋日晚行人少,時見猩猩樹上啼。
分類:
作者簡介(張籍)

張籍(約767~約830),唐代詩人。字文昌,漢族,和州烏江(今安徽和縣)人,郡望蘇州吳(今江蘇蘇州)1 。先世移居和州,遂為和州烏江(今安徽和縣烏江鎮)人。世稱“張水部”、“張司業”。張籍的樂府詩與王建齊名,并稱“張王樂府”。著名詩篇有《塞下曲》《征婦怨》《采蓮曲》《江南曲》。1 《張籍籍貫考辨》認為,韓愈所說的“吳郡張籍”乃謂其郡望,并引《新唐書·張籍傳》、《唐詩紀事》、《輿地紀勝》等史傳材料,駁蘇州之說而定張籍為烏江人。
《送蜀客》張籍 翻譯、賞析和詩意
送蜀客
蜀客南行祭碧雞,
木綿花發錦江西。
山橋日晚行人少,
時見猩猩樹上啼。
譯文:
送別蜀客
蜀客南行祭碧雞,
木綿花發錦江西。
山橋日晚行人少,
時見猩猩樹上啼。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作者送別來自蜀地(四川地區)的客人。蜀客要離開時,選擇南行,還祭拜了一只翡翠色的雞。在蜀地的春天,紅花點綴了錦江的兩岸。走在山橋上,太陽漸漸西落,很少有人行走,在樹上可以時常看到猩猩(猿猴)的身影和悲鳴。
賞析:
這首詩以簡潔明了的語言描繪了離別場景。詩中的景色和情感通過作者的眼睛完美地傳達給讀者。蜀地的景色被描繪成了春天的花朵,而送行的時刻則顯示出離別的憂傷和寂寥感。猩猩(猿猴)樹上啼叫的一幕恰如離別的哀鳴,使整個場景更加感傷。
通過這首詩,作者用簡練的語言和形象的描繪,把讀者帶進了一個充滿離別之情的片段。無論是對于來自四川的蜀客,還是對于在燈火闌珊處送別的行人,離別常常帶來無盡的憂傷和孤寂之感。這首詩通過描繪細膩的自然景色,傳達了離別的情感,使讀者在情感上產生共鳴。
“時見猩猩樹上啼”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òng shǔ kè
送蜀客
shǔ kè nán xíng jì bì jī, mù mián huā fā jǐn jiāng xī.
蜀客南行祭碧雞,木綿花發錦江西。
shān qiáo rì wǎn xíng rén shǎo, shí jiàn xīng xīng shù shàng tí.
山橋日晚行人少,時見猩猩樹上啼。
“時見猩猩樹上啼”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八齊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