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恐無此吟”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政恐無此吟”全詩
公若據要路,不惜金軀捐。
同舟曾有約,償行亦憂煎。
政恐無此吟,掩卷空自憐。
分類:
《次韻易高士》鄧深 翻譯、賞析和詩意
《次韻易高士》是宋代詩人鄧深所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譯文:
新的詩句嘆息戰爭,流離失所令人痛心。如果您能守護國家的要道,甚至不惜生命獻出。曾經我們在同一條船上訂下了誓約,現在履行諾言也令我憂心忡忡。我擔心政治的現實中沒有這樣的吟唱,而只有我自己默默地閉上書卷自憐自嘆。
詩意:
《次韻易高士》表達了作者對戰爭的嘆息和流離失所的痛苦。詩中展現了高尚的愛國情懷,以及為國家捐軀的決心。作者也提到過去的誓約與現實的憂慮,對政治現實的失望與無奈,以及個體在歷史洪流中的無力感。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潔明快的語言表達了作者內心的情感與思考。通過對戰爭的嘆息,作者表達了對人民流離失所的痛心和對戰爭帶來的災難的深切關注。詩中的"公若據要路,不惜金軀捐"表達了作者愿意為國家捐軀的決心和犧牲精神,彰顯了高尚的愛國情懷。同時,詩中也流露出對政治現實的失望和對個體命運的憂慮,展現了作者在復雜的時代背景下的無奈與沉思。最后兩句"政恐無此吟,掩卷空自憐"表達了作者對政治現實的懷疑和對自身命運的無奈,以及對詩歌的慰藉與寄托。
總體而言,《次韻易高士》通過簡潔而有力的語言,表達了作者對戰爭、流離失所和政治現實的思考與感慨,既展現了作者的愛國情懷,又流露出對時代困境的無奈與苦悶,體現了宋代士人對國家和社會命運的關注與思考。
“政恐無此吟”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cì yùn yì gāo shì
次韻易高士
xīn shī tàn gān gē, liú yí tòng yǎn biān.
新詩嘆干戈,流移痛眼邊。
gōng ruò jù yào lù, bù xī jīn qū juān.
公若據要路,不惜金軀捐。
tóng zhōu céng yǒu yuē, cháng xíng yì yōu jiān.
同舟曾有約,償行亦憂煎。
zhèng kǒng wú cǐ yín, yǎn juàn kōng zì lián.
政恐無此吟,掩卷空自憐。
“政恐無此吟”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十二侵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