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馬閑嘶漢地寬”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戰馬閑嘶漢地寬”全詩
萬里胡天無警急,一籠烽火報平安。
燈前妓樂留賓宴,雪后山河出獵看。
珍重新詩遠相寄,風情不似四登壇。
分類:
作者簡介(劉禹錫)

劉禹錫(772-842),字夢得,漢族,中國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陽,唐朝文學家,哲學家,自稱是漢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監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團的一員。唐代中晚期著名詩人,有“詩豪”之稱。他的家庭是一個世代以儒學相傳的書香門第。政治上主張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動的中心人物之一。后來永貞革新失敗被貶為朗州司馬(今湖南常德)。據湖南常德歷史學家、收藏家周新國先生考證劉禹錫被貶為朗州司馬其間寫了著名的“漢壽城春望”。
《令狐相公自太原累示新詩,因以酬寄》劉禹錫 翻譯、賞析和詩意
《令狐相公自太原累示新詩,因以酬寄》是一首唐代詩詞,作者是劉禹錫。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飛蓬卷盡塞云寒,
戰馬閑嘶漢地寬。
萬里胡天無警急,
一籠烽火報平安。
燈前妓樂留賓宴,
雪后山河出獵看。
珍重新詩遠相寄,
風情不似四登壇。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一幅戰亂時期的景象和作者的心情。飛蓬卷起了寒冷的戈壁沙塵,戰馬在漢地上悠閑地嘶鳴,表現了大漠遼闊的景象。在邊塞的胡天上,萬里長空中沒有緊急的警報,一座烽火臺只是傳遞著平安的信息。而在家中,燈光映照下,妓女們以歌舞款待賓客,雪后的山河成為獵人們觀賞的景色。作者將自己的新詩珍重地寄給對方,表示這些風情和景致不同于那些四登壇的詩人。
賞析:
這首詩以短小精悍的語言描繪了戰亂時期的邊塞景象和作者的心情。通過對大漠、戰馬、烽火、妓女、雪景等元素的描繪,展現了唐代邊塞的生活和氛圍。詩人以簡潔明了的語言,表達了對戰亂時期的思考和對家園平安的祈愿。詩中的反差也很明顯,邊塞的戰亂與家中的安寧、娛樂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最后兩句表達了作者對自己新詩的珍重,同時也暗示了自己的創作風格與傳統詩人不同,有著獨特的風情。整體而言,這首詩以簡潔的詞語勾勒出了戰亂時期的邊塞景象和詩人的情感,展示了劉禹錫獨特的寫作風格和對時代的敏銳觀察。
“戰馬閑嘶漢地寬”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líng hú xiàng gōng zì tài yuán lèi shì xīn shī, yīn yǐ chóu jì
令狐相公自太原累示新詩,因以酬寄
fēi péng juǎn jǐn sāi yún hán, zhàn mǎ xián sī hàn dì kuān.
飛蓬卷盡塞云寒,戰馬閑嘶漢地寬。
wàn lǐ hú tiān wú jǐng jí,
萬里胡天無警急,
yī lóng fēng huǒ bào píng ān.
一籠烽火報平安。
dēng qián jì lè liú bīn yàn, xuě hòu shān hé chū liè kàn.
燈前妓樂留賓宴,雪后山河出獵看。
zhēn chóng xīn shī yuǎn xiāng jì, fēng qíng bù shì sì dēng tán.
珍重新詩遠相寄,風情不似四登壇。
“戰馬閑嘶漢地寬”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四寒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