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無亦無”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無無亦無”全詩
萬事俱忘,心無塵垢。
恣情慵、放肆婪耽,乞殘馀展手。
幸知無,寧著有。
無無亦無,神丹無漏。
訪蓬萊、功滿三千,得縵
分類:
《清心鏡》馬鈺 翻譯、賞析和詩意
《清心鏡》是元代詩人馬鈺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頭發如同蓬松的花朵,臉上沾滿了塵垢。
忘卻一切煩惱,心中沒有一點塵埃。
縱情放懷,放縱欲望,貪婪沉溺,只求殘留的一點機會。
幸好明白無為而為,寧愿保持虛無。
無為也是無,神奇的丹藥毫無泄露。
尋找仙島蓬萊,功業達到三千,得到了無盡的寶藏。
詩意:
《清心鏡》這首詩詞表達了一種超脫塵世的心境和追求無為之道的態度。詩中描述了詩人頭發蓬松、臉上沾滿塵垢的形象,暗喻了人世間的紛擾和煩惱。然而,詩人渴望忘卻這一切,追求內心的清凈和無欲無求的狀態。他以放縱欲望、貪婪享受的方式,尋求著最后一點機緣,同時他也意識到守住虛無無為的境地是最幸福的選擇。詩人相信無為即是無,他描繪了一種神奇丹藥不泄露的意象,表達了追求無為的境界是一種超越塵世的奇妙體驗。最后,詩人許愿能夠找到仙島蓬萊,達到功業三千,獲得無盡的寶藏。
賞析:
《清心鏡》通過描繪詩人內心的追求和態度,表達了對紛擾塵囂世界的超脫和對無為境界的向往。詩人以形象生動的描述展示了自己對塵埃世界的厭倦和追求心靈凈化的渴望。他的心境在放縱欲望和貪婪享受的過程中得到了情感的宣泄,但最終他認識到保持虛無無為才是真正的幸福所在。詩中的仙島蓬萊和功業三千象征著一種理想的境界和追求的目標,它們象征著超越塵世的奇妙和無盡的寶藏。整首詩詞以簡潔的語言表達了對無為境界的追求,給人以深思和啟迪。
這首詩詞以獨特的表達方式描繪了詩人對心靈凈化和超脫塵世的追求。它表達了傳統中國文化中追求無為境界的價值觀念,并借用形象的描寫和象征的意象展示了這一追求的境界和目標。整首詩詞意境深遠,語言簡練,給人以深思和感悟,體現了元代詩人獨特的審美追求和內心世界的表達。
“無無亦無”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qīng xīn jìng
清心鏡
tóu rú péng, miàn rú gòu.
頭如蓬,面如垢。
wàn shì jù wàng, xīn wú chén gòu.
萬事俱忘,心無塵垢。
zì qíng yōng fàng sì lán dān, qǐ cán yú zhǎn shǒu.
恣情慵、放肆婪耽,乞殘馀展手。
xìng zhī wú, níng zhe yǒu.
幸知無,寧著有。
wú wú yì wú, shén dān wú lòu.
無無亦無,神丹無漏。
fǎng péng lái gōng mǎn sān qiān, dé màn
訪蓬萊、功滿三千,得縵
“無無亦無”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七虞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