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戍岸邊留畫舸”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野戍岸邊留畫舸”全詩
野戍岸邊留畫舸,綠蘿陰下到山莊。
池荷雨后衣香起,庭草春深綬帶長。
只恐鳴騶催上道,不容待得晚菘嘗。
分類:
作者簡介(劉禹錫)

劉禹錫(772-842),字夢得,漢族,中國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陽,唐朝文學家,哲學家,自稱是漢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監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團的一員。唐代中晚期著名詩人,有“詩豪”之稱。他的家庭是一個世代以儒學相傳的書香門第。政治上主張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動的中心人物之一。后來永貞革新失敗被貶為朗州司馬(今湖南常德)。據湖南常德歷史學家、收藏家周新國先生考證劉禹錫被貶為朗州司馬其間寫了著名的“漢壽城春望”。
《送周使君罷渝州歸郢州別墅》劉禹錫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送周使君罷渝州歸郢州別墅》
君思郢上吟歸去,
故自渝南擲郡章。
野戍岸邊留畫舸,
綠蘿陰下到山莊。
池荷雨后衣香起,
庭草春深綬帶長。
只恐鳴騶催上道,
不容待得晚菘嘗。
中文譯文:
君士思念著郢州上游吟唱而歸,
所以在渝州南部拋擲郡章。
野戍岸邊停留畫船,
綠蘿在陰涼下通往山莊。
池塘中的荷花在雨后散發衣香,
庭院的草木春天深了帶子也長了。
只怕馬車發出鳴叫,催促上路,
不能等待到晚上品嘗晚菘(一種蔬菜)。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唐代詩人劉禹錫所作,描繪了送別周使君離開渝州返回郢州別墅的情景。
詩人以君士思念著郢州的山水和歸鄉的心情為開端,君士在渝州南部拋擲了自己的郡章,表示他心已回歸郢州。野戍岸邊停留著畫船,綠蘿蔓延在陰涼處,君士乘坐著這船,穿過郢州的山間,回到了自己的別墅。
接下來,詩人描繪了別墅中的景色。雨后的池塘中,荷花散發出香氣,衣服也被香氣所沾染。庭院里的草木已經長得很茂盛,帶子也變得更長了,春天的氣息濃厚。
最后兩句表達了詩人的擔憂,怕君士被鳴騶(古代官吏乘坐的快馬)催促上路,不能等待到晚上品嘗晚菘。這里也可以理解為詩人對君士離別的不舍之情。
整首詩以別墅歸鄉的場景為背景,抒發了離愁別緒和對家鄉的思念之情。詩人通過描繪自然景物和人物活動,將讀者帶入了一種寧靜而溫馨的場景中,同時也表達了對離別的留戀和不舍之情。
“野戍岸邊留畫舸”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òng zhōu shǐ jūn bà yú zhōu guī yǐng zhōu bié shù
送周使君罷渝州歸郢州別墅
jūn sī yǐng shàng yín guī qù, gù zì yú nán zhì jùn zhāng.
君思郢上吟歸去,故自渝南擲郡章。
yě shù àn biān liú huà gě,
野戍岸邊留畫舸,
lǜ luó yīn xià dào shān zhuāng.
綠蘿陰下到山莊。
chí hé yǔ hòu yī xiāng qǐ, tíng cǎo chūn shēn shòu dài zhǎng.
池荷雨后衣香起,庭草春深綬帶長。
zhǐ kǒng míng zōu cuī shàng dào, bù róng dài de wǎn sōng cháng.
只恐鳴騶催上道,不容待得晚菘嘗。
“野戍岸邊留畫舸”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上聲二十哿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