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隅壁灰凈”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西隅壁灰凈”全詩
才說廬山去,不憚葺芒屨。
郁懷得少解,動腳即健步。
誰言多岌業,堂堂大驛路。
萬景山渺莽,曠游愜心慕。
荒坊偶小憩,周覽入薄暮。
西隅壁灰凈,半堵若縑素。
方此欲題名,已觸野僧怒。
分類:
《又過妙智寺后因賦》董嗣杲 翻譯、賞析和詩意
《又過妙智寺后因賦》是宋代董嗣杲的一首詩詞。下面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我貌甚瘦弱,極愛山林居。曾說要去廬山,不怕修整草鞋。憂思得些釋放,動起腳步就輕盈。誰說多辛勞,我端莊地行走在寬廣的驛路上。萬山景色浩渺,自由漫游心馳向往。在荒坊偶爾小憩,四處游覽到黃昏時分。西隅的壁壘潔白無瑕,半墻猶如細薄的白絹。就在此時,我欲題寫我的名字,卻觸怒了野僧。
詩詞以描寫自然山水和個人志向為主題。詩人形容自己外貌消瘦,但卻極度熱愛居住在山林之中。他曾表示要前往廬山旅居,即使需要修補草鞋也毫不猶豫。他的憂思得到了一些解脫,一旦腳步行動起來,就感到輕盈自如。詩人嘲諷那些說他辛苦的人,他行走在寬廣的驛路上,顯得莊重自信。他表達了對大自然壯麗景色的向往和自由漫游的愿望。在偏僻的小村落里,他偶爾休息片刻,到黃昏時分四處游覽。西隅的墻壁潔白如凈,仿佛細薄的白絹。正當他想要題寫自己的名字時,卻激怒了一個野僧。
整首詩抒發了詩人對自然的熱愛和追求自由的心態。他喜歡山林的寧靜與清凈,不畏勞苦追尋自己的理想。詩人的意境在描繪山水景色時更加開闊,表達了一種對自然的向往和對大自然景色的贊美。詩人通過描寫個人情感和自然景色的對比,表達了自己對自由、寧靜和美好生活的向往。然而,最后的一句表明他的行為可能觸怒了某個野僧,這也讓整首詩增添了一絲戲劇性和反轉,使讀者對詩人的遭遇產生了好奇和探索的欲望。
“西隅壁灰凈”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yòu guò miào zhì sì hòu yīn fù
又過妙智寺后因賦
wǒ mào shén qú jí, jí ài shān lín zhù.
我貌甚癯棘,極愛山林住。
cái shuō lú shān qù, bù dàn qì máng jù.
才說廬山去,不憚葺芒屨。
yù huái dé shǎo jiě, dòng jiǎo jí jiàn bù.
郁懷得少解,動腳即健步。
shuí yán duō jí yè, táng táng dà yì lù.
誰言多岌業,堂堂大驛路。
wàn jǐng shān miǎo mǎng, kuàng yóu qiè xīn mù.
萬景山渺莽,曠游愜心慕。
huāng fāng ǒu xiǎo qì, zhōu lǎn rù bó mù.
荒坊偶小憩,周覽入薄暮。
xī yú bì huī jìng, bàn dǔ ruò jiān sù.
西隅壁灰凈,半堵若縑素。
fāng cǐ yù tí míng, yǐ chù yě sēng nù.
方此欲題名,已觸野僧怒。
“西隅壁灰凈”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平仄
韻腳:(仄韻) 去聲二十四敬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