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根斸茯苓”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松根斸茯苓”全詩
焚香參祖塔,振錫動山靈。
石罅移菖歜,松根斸茯苓。
何時白云下,相與話青青。
分類:
作者簡介(陳允平)
陳允平,字君衡,一字衡仲,號西麓,宋末元初四明鄞縣(今浙江寧波市鄞縣)人。生卒年俱不確定,前人認為“把陳允平的生年定在寧宗嘉定八年到十三年之間(1215-1220)比較合理”,“卒年疑在元貞前后,與周密卒年相去不遠”,暫依之。少從楊簡學,德祐時授沿海制置司參議官。有詩集《西麓詩稿》,存詩86首,《全宋詩》另從《永樂大典》輯3首,從《詩淵》輯50首,共計139首。有詞集《日湖漁唱》和《西麓繼周集》,各存詞86首和123首,還有5首有調名而無詞,《全宋詞》無另輯者,共計209首。
《送中上人游天臺》陳允平 翻譯、賞析和詩意
《送中上人游天臺》是宋代詩人陳允平的一首詩詞。通過對這首詩詞的分析,可以理解它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送中上人游天臺,
朝代間的遠行師,
長亭、短亭相繼路,
漸行漸遠路途開。
焚香參祖塔,
振錫動山靈。
石罅移菖歜,
松根斸茯苓。
何時白云下,
相與話青青。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陳允平送別中上人去天臺游玩的情景。中上人是指修行佛教的人,他們尋求心靈的凈化和超脫。詩中通過景物的描繪和隱喻的運用,表達了對中上人追求精神境界的贊賞和祝福。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潔明快的語言,展示了作者對中上人修行之旅的關注和祝福。首句"送中上人游天臺"直接點明了詩的主題,表達了作者對中上人追求精神升華的支持和送別之情。接下來的兩句描繪了送別的場景,通過長亭和短亭的交替,展示了中上人離去的逐漸遠離的景象。
接著,詩中使用了一系列隱喻和象征來豐富詩意。"焚香參祖塔"表明中上人虔誠地祭拜祖先,"振錫動山靈"則暗示中上人的行動會喚醒山靈的靈性。"石罅移菖歜"和"松根斸茯苓"則通過具體的動作描寫,傳達了中上人努力改變自身、修行求道的決心。
最后兩句"何時白云下,相與話青青"表達了作者對中上人的祝福,希望有一天他們能夠在天臺下與白云相伴,暢談心得體會。整首詩以簡潔的筆觸,展示了作者對中上人的欽佩之情,同時也傳遞了對修行追求的美好祝愿。
這首詩詞通過簡練的語言和深入的意象,將人們的關注點聚焦在中上人的修行之旅上,賦予了詩意豐富的內涵。它既表達了作者對中上人的敬佩和贊頌,又傳遞了對追求精神境界和心靈凈化的美好祝愿。
“松根斸茯苓”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òng zhōng shàng rén yóu tiān tāi
送中上人游天臺
shī zuò tiān tāi qù, cháng tíng fù duǎn tíng.
師作天臺去,長亭復短亭。
fén xiāng cān zǔ tǎ, zhèn xī dòng shān líng.
焚香參祖塔,振錫動山靈。
shí xià yí chāng chù, sōng gēn zhǔ fú líng.
石罅移菖歜,松根斸茯苓。
hé shí bái yún xià, xiāng yǔ huà qīng qīng.
何時白云下,相與話青青。
“松根斸茯苓”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九青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