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人已可觀”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其人已可觀”全詩
獨能驅雁鶩,不使污鵷鸞。
此事雖云小,其人已可觀。
近來峨豸者,欠此廣文官。
分類:
《與毛教授》姚勉 翻譯、賞析和詩意
《與毛教授》是宋代詩人姚勉創作的一首詩詞。下面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舉世無清濁,誰歟障倒瀾。
獨能驅雁鶩,不使污鵷鸞。
此事雖云小,其人已可觀。
近來峨豸者,欠此廣文官。
詩意:
這首詩詞表達了作者對于清正操守的崇高追求和對社會風氣的批評。作者通過對比,強調了自己能夠驅趕污濁的雁鶩,不讓它們玷污了高雅的鵷鸞。盡管這樣的行為看似微不足道,但作者認為這樣的人已經值得稱贊。最后兩句則暗指近來崇尚奢靡的風氣,缺乏重視文化的官員。
賞析:
這首詩通過簡潔的語言,表達了作者對于高尚品德的推崇和對社會風氣的擔憂。首句“舉世無清濁,誰歟障倒瀾”,表明了作者對于清正操守的追求。他希望能夠驅散社會上的污濁之氣,阻止其擴散。接著,作者使用雁鶩和鵷鸞作為象征,強調自己能夠驅趕污濁,保護高雅之物。這里的雁鶩代表低俗和世俗之物,而鵷鸞則象征高尚和純潔之物。通過驅散污濁,作者試圖維護和保護文化的純潔性。
詩的后兩句則批評了當時社會上一些官員的行為。作者稱這樣的行為為“峨豸”,意指奢靡和浮夸。他認為這些官員忽視了文化的重要性,對于廣泛的文化知識和修養有所欠缺。通過這種方式,作者暗示了社會風氣的墮落和對于文化教育的懷念。
整首詩詞以簡潔的語言表達了作者對于道德和文化的關切。通過對比和批評,作者希望能夠喚起人們對于高尚品德和文化修養的重視,以提升整個社會的精神境界。
“其人已可觀”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yǔ máo jiào shòu
與毛教授
jǔ shì wú qīng zhuó, shuí yú zhàng dào lán.
舉世無清濁,誰歟障倒瀾。
dú néng qū yàn wù, bù shǐ wū yuān luán.
獨能驅雁鶩,不使污鵷鸞。
cǐ shì suī yún xiǎo, qí rén yǐ kě guān.
此事雖云小,其人已可觀。
jìn lái é zhì zhě, qiàn cǐ guǎng wén guān.
近來峨豸者,欠此廣文官。
“其人已可觀”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四寒 (仄韻) 去聲十五翰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